“异地高考”是道立场和态度的选择题

2012年03月06日 07:26   来源:红网   宋鹏伟

  3月4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有关异地高考的问题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各地政府将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实现允许异地高考的最后实现年限。(3月2日新华网)

  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影响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异地高考的改革难度可见一斑。换个角度看,既然北上广考生的现实权益不容触动,那么公众对改革成效的期望值难免大打折扣,莫非要继续扩招把蛋糕做大不成?

  异地高考的问题背后,是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各地高考难度巨大差异下的必然产物。同样的学习成绩,在山东、河南等地也许只能上个二本,到了北上广却可以昂首进入北大清华,你让这些考生如何满意现有的高考制度?北上广考生的权益长期得到过度保护,其他省份的考生就活该继续忍受下去?因为生而不公就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所有的改革难题莫不如此,必然遭到利益集团的阻挠,理由和借口又总是千篇一律——中国国情。要知道,国情并不是天然如此的,眼看着一些阶层和特殊群体的利益不断固化而不敢动刀,这恐怕才是最大的国情。诚如这位副部长所说,改革的难度就在于“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异地高考涉及的利益之广、影响之大,也许真不是教育部可以协调解决的,这就需要高层在制度顶层设计上拿出更多的勇气和办法,勇破利益坚冰,动点真格的。

  所以,户籍改革必须提速,捆绑在这页纸上的种种利益理应不断被去除,因为生而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考公平对无数寒门学子而言就是起点公平。诚然,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现实,北上广考生的正当权益也需保护,所以高考制度改革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小步不停,但改革的方向不容模糊——蛋糕就这么大,怎么切能保全所有人的利益?

  当一些不当权益不容触碰时,就必然会演化为特权,而以保护特权为前提的改革必然不会带来什么真正的成果。如此看来,异地高考也许从来都不是技术难题,而是一道立场和态度上的选择题,其答案决定了改革的成败。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