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文化导向

2012年01月23日 11:18   来源:东方网   王洪

  除夕吃过年夜饭,观看春晚的表演,燃放欢庆的烟花爆竹,听了零点的钟声之后,就揭开龙年的序幕。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传统的民俗节庆,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家家除旧迎新,人人喜气洋洋,用各种欢乐的方式,激励着人们意气风发,去创造更加骄人的成绩。

  大年初一去拜年,这是传统的习俗,新年最要紧的事情。小时候,我们新年第一天要做的事,就是去拜年。拜年感恩长辈的哺育,拜年感谢父母的劳累付出,祝福父母长辈身体健康、幸福安康,亲戚朋友新年快乐、大吉大利,祝福老师同事事业有成、心想事成。

  社会发展到今天,传统的习俗依旧在持续,拜年的方式既是感恩、祝福、孝道,和睦,也是交流、联谊、传递、感知的最好机会。

  在倡导环保、绿色、生态的文明社会,拜年除了走亲访友这种热闹、团聚、传统、感恩的形式,对长辈、对亲人、对师长、对朋友同事邻居、对希望寄托的人,除了要表达的言语,感恩的话语,送上的新年礼物、希望的寄语,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建设文化大都市的上海,是否多一点的文化味道,侵润更多的文化感受,有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这是创新拜年方式,提升海派城市传统民俗传承的一个新的追求。

  借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传统节日蕴蓄的内涵,用手机短信、网络微博进行传递,用小区BBS版主、电子春联、贺卡、小区电子屏、社区LED屏幕,表达自己的感情,寄托新年的祈福,向拜年的人传递节日的文化内涵,抒发期望希冀之意,也是传承拜年的内涵,创新拜年的别样形式。请长辈和父母,亲朋好友一起阖家看一场戏、看一场民俗展览、听一场评弹或者沪剧、上海说唱等样式的家乡戏,到上海著名的城隍庙、豫园、东方明珠、新天地、龙华大庙、玉佛寺、朱家角古镇走走看看;送上一套养身、科技、健康、文学内容的书籍、一套剪纸、春联、中国结、龙宝宝、流行的影视片、龙的艺术摆件,甚至玩具、花鸟鱼虫;也是丰富拜年形式,营造另一种家庭感情寄托和团聚氛围,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做法,有持续的效应,既符合老人长辈的精神需求,又有小辈子女的心意,包含新年的新意和文化的创意,沪上市民都可以尝试。

  拜年可以使传统节日,我们民族生活的节日和生命的典礼,有更加现代的文化过法。采用微博拜年、手机拜年、电话拜年、文艺拜年、旅游拜年等各种方式,要在中国传统的“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寓意演绎中,借助科技力量、电子媒体、文化演出、文化景观的展示体验,更加智慧展示龙的传人的精神财富、优良品质、文艺样式、智慧力量,传递“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寓意,让龙文化激励拜年方式转变的同时,用文化的导向,讴歌推动新的一年,申城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文化品质再上台阶,人文情怀内涵更加提升,落实到崭新的龙年生活工作学习奋斗当中,增强工作责任心,践行个人追求使命,激扬城市的软实力,彰显上海建设发展创新的非凡魅力。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