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看“春晚”?

2012年01月22日 14:51   来源:东方网   三张

  从除夕晚上起,全国各地数十台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好比“万花筒”,即将百花齐放。除了传统的央视春晚外,网络春晚、动画春晚、游戏春晚、南派春晚、“北漂”春晚以及“洋春晚”等异军突起——谁家的春晚最好看?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免会有这样的设问。这在情理之中。

  于是,为了“拉拢”观众,各路春晚的主办者会不遗余力地“王婆卖瓜”,众多的观者也会评头论足。从以往的“经验”看,在这“争宠”过程中,还时不时出现这个电视台贬低那个电视台春晚的事儿,弄得大家不开心。我觉得,无论是春晚“制作者”,还是观众,要有点看“春晚”的宽容之心。

  上世纪80年代春晚诞生的时候,中国刚刚走出那个荒唐年代的阴影,文化娱乐资源贫乏,一本小说,一台戏剧,甭管水平如何,老百姓都趋之若鹜,看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饴。全国人民共看一本书、一台戏、一场晚会成为那个贫乏年代里独特的景观。然而,随着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不仅春晚这一艺术项目更加丰富多彩,那种央视春晚一枝独秀,一家独大的现象似乎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天地也更广泛了。这本身就是以宽容之心海纳百川的结果。

  艺术原本是百花齐放。况且,以中国地域之广、人口之多、风俗之众、趣味之杂,不可能调配出一台合乎所有人口味、让人一致赞扬的晚会,赵本山的小品在北方固然广受欢迎,但过了长江又有多少人能欣赏其中的笑料?上海的滑稽戏令本地人乐得前仰后合,但又有多少北方观众能听懂他们在演什么?苏州评弹温婉细腻,可听惯了京剧、豫剧的观众怎么受得了那咿咿呀呀的缓慢节奏?青少年狂热追捧的狂歌劲舞,又有多少中老年人可以接受?但是,每一台春晚,它都有其产生的“土壤”,总适合着一部分人的欣赏,也就是说它总蕴藏着特定的艺术成份。因此,即是你不怎么喜欢这一个或那一个春晚,或许有粗糙,或许存稚嫩,也不妨宽容地看待之。一句话,无论哪家的春晚收视率有多高或多低,也不论哪档春晚节目是高雅还是低俗,我们都应当予以宽容。

  作为观众,心态不妨淡定一些,从容一些,既然过年有很多娱乐内容可以选择,除了央视春晚,还有地方卫视的春晚,还有网络春晚、动漫春晚,那么不妨以宽容之心看春晚,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感受和更好的心情。春晚需要进步,观众需要宽容,彼此给对方一些空间,也许我们的春节会过得更愉快。

  当然,说以宽容之心看“春晚”,并不是说春晚不需要提高,不需要进步。作为春晚制作者,首先应该看到观众的要求提高了,口味变化了,自己也应该相应地提高和变化。其实客观地说,每年的春晚,观众并不是对每一个节目都不满意,很多优秀节目,观众打分还是很高的。这当然并不是说观众不宽容,而是希望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春晚水平。

  春晚,对于观众和艺术工作者而言,是一块闪光的舞台。在网络化的时代,在全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的时代,“春晚”的百花齐放,表明一个新文艺时代的到来。对于春晚,人们各取所需,各爱所爱,笑而不语,就足够了——不妨这样看春晚。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