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门救命药短缺”的言外之意

2011年09月15日 12:14   来源:新华网   李代祥

  多家媒体近来都报道称,一种每支售价仅十几元的心脏手术独门止血药“鱼精蛋白”,在全国多个省市出现缺货,引起社会广泛热议。一种药品的短缺竟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固然体现出社会群众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视,但更说明社会群众对于救命药品生产管理中问题的更加担忧。

  综观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生产企业给出了两方面的解释:一是受到工业污染、原材料数量及质量出现下降,另一个原因是该药价格过于低廉,生产积极性受挫。这一事件,是否是相关药企拿患者作人质要挟提价,现在还不得而知。我们虽然可以呼吁药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多为老百姓造好药、实惠药,但从企业自身来说,逐利是其重要本性,这一点从经济规律上说难以苛责;其“价格过于低廉”的表态,以及隐含的不平衡心理,也从侧面说明了社会上其它药品甚至是众多药品价格不菲、利润丰厚的现实。

  “鱼精蛋白”是心脏手术的独门止血药,缺乏竞争对手,如果仅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药企当然具有产品的议价权,而这种药之所以能“价格低廉”,表明其在价格上受到了有效的管理限制。反观时下,以百姓熟知的感冒药来说,仅名字上带“感”和“康”的药品就五花八门,价格也是从一二十元到几十元不等,相差极其悬殊。所谓“无利不起早”,众多感冒药品扎堆的背后,正是其有利可图、甚至利润极其丰厚的现实。那么,独门药价格管理的有效,普通药价格的纷繁,这一强烈反差所暴露的正是药品规划管理与引导所存在的问题。

  其实,除了“鱼精蛋白”,近年来社会上还出现另一种百姓熟知的现象,与此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随着“新医改”在全国试点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某些百姓用着很好的老药,一旦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就“莫名其妙”地从市场上消失了。报道揭示,相关药企的声音也是出奇一致:国家管制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价格,生产企业的利润降低,转而生产其它药品。这样的后果就是,失去这些老药,患者只好变相被强制使用其它价格高企但疗效与副作用并不能知根知底的新药。

  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有效借鉴市场规律,既让药企有利可图,保证其生产百姓救命药的积极性,同时在某些药品领域又尊重市场规律,通过药企之间的竞争让药品价格降下来,让鱼精蛋白“短缺”的类似事件少一些,实现医药的科学管理,是一道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