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集体沉默”当作一个寂静的呼唤

2010年10月22日 07:12   来源:红网   张若渔

  “我爸是李刚”奏响了“史上官二代的最强音”。口吐惊世狂言、因醉酒驾车致一死一伤的“官二代”李启铭目前已经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警方刑事拘留。但作为案发地兼“受害者”的河北大学,却令人错愕地发出“封口令”,严厉禁止目击者接受媒体采访。慑于校方之威,现场目击者正保持着“集体沉默”。(《广州日报》10月21日)

  这是我们很容易想象和理解的一幕:对于不确定的却也是显赫存在的风险充满了深深的恐惧,继而导致了说话的无能,尽管受到良心的谴责,但周围死一般的寂静赋予自身的沉默以一种可以被谅解的理由,而这又进一步导致了更广阔更惨重的“缄默奇观”——似乎人人都在受着折磨,但似乎人人都为自己找到了借口。这样的景观和境遇,不独为河北大学新校区的目击者们所遭逢,它就是我们很多人每天习以为常的现实。

  对于目击者的“集体沉默”,我们虽不无遗憾却无从责备。毕竟,他们的对手过分强大,校方“封口令”所裹挟的逼人的威慑力,令大学生们不得不正视和三思而行。更何况,他们其实还面对来自父母家人的“封口令”。当此之时,他们需要的绝不是轻浮的责备,而是宝贵的声援,循循善诱的呼唤,让良心的力量冲破层层罗网,去赢得勇气和正义感的胜利。

  我们愿意对“集体沉默”抱持“同情之理解”。但河北大学校方及其“封口令”却令人耿耿于怀、意气难平。我们很难想象河北大学校方作出此等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举动,自称“受害者”却无半点受害者应有的姿态,相反,校方的行为令其恍惚间滑向“加害者”及其保护伞的阵营,唾面自干到这个地步,“以德报怨”到这个境界,令人瞠目结舌。

  “封口令”实为河北大学莫大之耻辱。作为一所大学,竟对自己学生的死伤毫无怜悯和体恤之情,它本应异常愤慨却显得“温柔敦厚”,它本应强烈督促有关方面高效公正办案,却竟然诡异地“挥刀自宫”,钳制证人证词。河北大学校方对于学生生命的麻木不仁,与其对权势的主动逢迎和自我矮化,构成了令人不忍卒视的尖锐对比。

  河北大学,你的大学尊严和大学精神,零落成泥碾作尘了吗?校方可否真正想过,“封口令”之后,校方在河北大学数万大学生心目中是怎样一幅尊容?一个无视自己学生死伤惨状,却汲汲于向“加害者”及其背后势力谄媚的大学,在全国数千万大学生心目中又是怎样一种形象?这将是一场大学声誉摧枯拉朽似的破碎和溃败,就像霍桑笔下海斯特·白兰脸上的“红字”一样,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耻辱痕迹。

  河北大学的数万学子,将从此记住他们母校的“大学精神”,而且永志不忘:它不鼓励良心、真实、勇气和正义感;它既不对学生的生命负责,又对其人格和精神的成长充满了蔑视;它总是自觉站队,想上峰之所想,急长官之所急,“大局观”和“奉献精神”特好特强大。一言以蔽之,河北大学以其言其行,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坐稳了权力婢女位置”的形象,那种对于权势的阿谀和自我奴化的气息,飘荡在其门楣之上。

  良心不会被永久雪藏,正义不会被强权长期隔离,我们相信谁也阻止不了沉默中爆发的力量。我们更相信,沉默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力量,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寂静的呼唤,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东西正在慢慢撕破那可怕的“集体沉默”。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