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总是要在负重中前行

2010年08月16日 07:00   来源:燕赵晚报   张军瑜
    从2008年汶川地震,包括还没多远的青海玉树地震,到今天的舟曲特大泥石流,没人会想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我们已经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哀悼活动。

    在自然力量的强大和残酷面前,我们一次次地感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类的渺小。自然之洪流,也让中华民族一次次伤痕累累。在这次泥石流灾害中,一个叫月圆的村庄,几乎全村都被抹去,幸存者寥寥数人,在今后的无数个月圆之夜,要怎样面对长眠于地下最亲近的人,又怎样去面对今日已成伤心之地的故土?

    人生最大的痛,不是失去金钱,荣耀不再,不是英雄已老,美人迟暮,而是看着最亲的人到了另一个世界,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在深圳打工的舟曲女孩儿千里回家,徒手挖到体力不支以至晕倒;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一个叫王伟的舟曲武警,因为忙工作却错过了妻子最后的求救电话,他为什么会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着那个已经永远不能够再拨通的电话;我们也不难理解,泥沼中,那位33岁的母亲是靠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够把自己的儿子托举了8个小时。

    寻找那些在灾难中人性本能的伟大,似乎已经成了灾难留给我们不多的施舍之一。没有刻意,没有铅华,没有喧闹,在无数个生离死别面前,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对于历史而言不慌不忙的坚强。多少年之后,他们,还有他们的故事,会是一种永恒。

    国旗、国歌,在和平年代看起来、听起来可能不会有太多特殊的感受。可是在舟曲灾区现场、在天安门,那鲜艳如血的颜色,那昭示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旋律,总会让人一看、一听就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握紧拳头,因为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是一个国家,每个人都在把自己的命运和一个叫中国的大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舟曲将建遇难者纪念碑,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都会被刻在上边。想起《唐山大地震》片尾,一个骑车老人从刻着一个个遇难者名字的纪念墙面前经过。是电影,还是生活?一个国家总要负历史之重而前行。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