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总理考察途中。温总理招呼陈凯旋坐在自己的身旁,笑着对他说:“你当向导,咱们到大坑那里去。”
因给总理带路,陈凯旋在当地出名了;出名之后,他却选择了逃走。7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南宁乡县考察防汛抗洪工作,临时停车与百姓交谈。农民陈凯旋向温总理反映当地出现塌陷的问题,还为温总理带路现场考察塌陷的大坑。当晚,镇上流传说,派出所要抓陈凯旋,陈凯旋当即从家里跑掉,三天没敢露面。(7月16日《新闻晨报》)
派出所真要抓陈凯旋么?现在看来,并无此事。陈凯旋是个胆小的人么?恐怕未必:要不他不会“心头一热”,就敢向总理反映问题。然而,对“要抓他”的传言。他却信了;一度胆大的他,成了惊弓之鸟。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陈凯旋很愚昧。但倘若换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个农民的机警与狡黠呢?
“他多虑了,我们当时就是想去了解一下”,镇里的干部说“陈凯旋出逃是个误会”。但既然是想了解情况,为何不提前打个电话,为何要半夜12点去敲门?难怪陈凯旋会认为“架势和抓人一模一样”。陈凯旋的出逃未必荒唐:在他向总理反映问题和带总理去看大坑的途中,曾先后两次有人在身后拽他的衣服;在总理视察塌陷现场时,则有两人低声对他说,你把总理带到这里,今后你没好日子过……即便换做他人,恐怕也会像陈凯旋那样,“越想越害怕”。
是的,陈凯旋的担忧并非多余,在他之前曾经有过“前车之鉴”。2008年12月,在陕西西安,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田茂林上前给前来视察的领导说了句“心里话”,却被四位乡镇干部揪住衣领拉扯一番,嫌他影响领导的情绪。田茂林说他被乡镇干部打成了脑震荡,乡镇干部却“以党性担保没打他”,事情最后不了了之。种种迹象表明:向领导反映问题有风险,不是受到认可成为英雄,如熊德明;就是遭遇报复变成“狗熊”,如田茂林。
上级领导要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是好事。但在地方干部眼中,这样的好事很容易变成坏事。总理来视察了,当地干部的战战兢兢可以想象。对陈凯旋这些反映问题的农民,很难想象当地干部会表示欢迎——“这是给政府惹麻烦”,陈凯旋的乡亲会这样想,当地官员恐怕更会如此。
这就是陈凯旋面临的“真话恐惧”环境:不向总理反映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向总理反映问题,则可能遭遇报复。是的,大成桥镇虽有干部认为“陈凯旋对镇里是有贡献的”,但恐怕不是所有干部都是如此想法。倘若如此,便不会有人在背后偷偷威胁陈凯旋了。要知道,在有些政府官员眼中,地方形象高于一切;“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便是最好的例证。
1933年3月,小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在他那篇有名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新的“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向总理反映问题后,陈凯旋选择了出逃。这表明,要保障老百姓说真话的权利,既要保护他们免受打击报复,也要保障他们“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政府听到真话的前提,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