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透露,未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类型国企: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公益性国企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
国企主要覆盖那些私企无法或无力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领域,多数情况下与公共产品相联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过去只能由国有企业提供的服务,现在民营企业甚至可以完成得更好。把国有企业划分为竞争型国企和公益型国企,值得肯定。
对于目前被视为公益性的领域,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是既要瘦身,又要透明。需要瘦身的原因在于,过去视为私有部门无法提供产品的一些领域的那种自然的、技术的、财力上的障碍正在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得不复存在,所以在这些存在一定公益性的领域,由于历史惯性的作用需要暂时保留一些国企,但是要逐步开放私企进入,国有企业在比重和范围上,都应该逐步降低。
就像石油勘探、炼化和进出口领域,过去民企由于技术和财力上的原因,无法进入竞争,所以需要扶持一些垄断性的国企。但是现在技术壁垒对于民企已经不复存在,民企的资金实力也足够,完全可以进入这个领域。再如通信领域,过去民企无资金广泛铺网,同时重复建网也浪费,但是现在技术大发展,全国已经存在多个网络,甚至电网和有线电视网都可以进入通信领域,因此没有必要再设置私企的进入壁垒。
当然,由于历史惯性,目前在石油、电网、通信等领域存在着垄断性或寡头竞争的格局,要让私企一夜间在这些领域起主导作用还不现实,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含有公益性的国企仍然会占主要地位。
为了杜绝由于竞争不足而造成的国民和消费者福利上的损失,有必要建立国企的公开透明制度。这些国企的运行机制、成本形成及其详细数据、关联公司及其交易、高管及其中层干部的个人薪酬福利和员工的平均薪酬与福利,必须详细地向社会公开。邵宁说的在包括价格、服务标准、成本控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机制上建立透明度,很有道理。把国有企业划分为竞争性和公益性只是第一步,很有必要。而在私企进入并充分竞争之前,现在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必须做到彻底公开和透明。
(责任编辑: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