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很多农民工春节返乡后选择了留在家乡,这对目前沿海城市的“用工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悉,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农民工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再跟他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培养好孩子。(2月16日《广州日报》)
很多农民工返乡后不再外出,是因为放不下家中留守的孩子,怕长期的亲情缺失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这说明,经济发展、时代进步,农民工们的教育观念也在进步,这对农村下一代的成长来说,是件好事。但我们也从中品出很多迫不得已的意味。毕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他们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随着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和“用工荒”给用工单位提高工资待遇带来的压力,使得这种吸引力变得更大。一方面是打工的收入,一方面是成长期的孩子,这也会让很多人变得纠结。
但是,更多的农民工在与孩子短暂相聚之后,仍然不得不抛舍可爱的孩子,重新走进城市。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对解决整体的留守儿童问题,可谓杯水车薪。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仍将是一个深深困扰农村的大问题。
陪伴在孩子身边,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回到农村,不再外出打工;一是把孩子也带出去,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就选择了后一种方式,可是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特别是当孩子面临上学、升学等问题时,更是有一大堆麻烦在等着他们。这也使很多农民工望而生畏,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的家里由老人照顾,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
说到底,这还是由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本过高导致的。目前,我国正在迅速进行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市民的身份,成为城市的一员,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新融入城市的人们,很大一部分是随着城市地理上的扩张而被迫成为市民的,而那些拖家带口远道而来的农民工,即使在城市生活工作过很多年之后,仍然被以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拒之门外,无法真正成为城市的一员——他们为所在城市的繁荣做着有目共睹的贡献,却在住房、医疗等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而他们的子女在接受教育时也要花费更多的成本,甚至遭受歧视。
一些人在城市发展中被动融入城市,一些人梦想融入却无法融入,这便是城市化的现状。谁能说这一现状,与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出现农民工因孩子而不再外出的现象,值得欣喜,更值得反思。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应该有更大的包容之心,给希望融入城市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