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近日在官网向社会公开了“迄今为止内容最详细的一份部门预算”,预算书的第一句话是:献给每一位支持国家公共事业的普通纳税人。(6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尽管预算中“住房改革支出1.6亿元”等数字引来一些质疑,但我要说的是,地震局绝不会因此而吃亏,反而会从中收获许多利益。
如果对中央各大部委的舆论形象进行一次评比,地震局可能得分不会很高,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一个非常不讨好的行业——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可地震的破坏性又非常强,可想而知,地震局的压力不会小,甚至要背负骂名。
而民众的骂可以理解——纳税人在地震研究上投入了那么多钱,却仍不能逃避震灾之祸;地震局的委屈也可以理解——地震无法预测是客观事实,不是投多少钱就能立竿见影取得效果的。那么,如何化解这样的冲突?公开预算,赢得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告诉纳税人每一笔钱的花销和去向,让纳税人明白,地震局没有把国家的投入用于建豪华办公室和出国旅游,没有大吃大喝和报销洗脚费,都实实在在用到科研和预防上去了。让人们了解,地震局不是不努力研究地震,而是人类认知水平尚有局限。
“献给每一位支持国家公共事业的普通纳税人;献给每一位关注国家防震减灾事业的普通公民;献给每一位致力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普通工作者……”地震局此次不仅公开预算,而且对纳税人如此谦恭,措辞如此讲究,在国家部委中是很罕见的。这正是地震局改善自身形象,通过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化解公众质疑的一种努力。
随着《政务公开条例》的实施,公民在财政知情上的民主诉求越来越张扬,政府不公开,公民会在日常政治中行使公民权利以起诉、申诉和公开信的方式要求政府公开。而地震局顺应民众诉求详细公开预算,可以免于这样的舆论逼问。迟公开不如早公开,被迫公开不如主动公开,这也是吃不了亏的地方。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