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只要发生地震、干旱、矿难等天灾人祸,我们就看到房屋质量多么糟糕、水利设施多么薄弱、安全措施多么差劲一样,发改委只要一调价,我们就看到有车一族并非都是富得流油,他们对每小时10元停车费还是锱铢必较的。过去说“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如今则是买得起车加不起油、交不起停车费。
自4月1日起,本市13类重点区域停车费上调后,部分地面停车场出现生意冷清的情况。北京晨报4月6日以《停车费上涨“饿死”收费员》为题,北京青年报4月14日以《停车管理公司调研收费亏损》为题,对此进行报道。老实说,我对马路收费连同停车管理公司和收费员一直好感不多。马路是纳税人出钱修建的,不像地下停车场那样投资需要经营回报。开车人交了养路等各种税费,停一会儿车还要另付停车费,倘若适当交费也就算了,还要高额交费,那就只有选择尽量少开车,或者不开车。也许调控部门的目标就是要达此目的,那这次停车费涨价可以说是一箭穿心,射中靶子。
据报道,停车管理员每天的工作是负责10个停车位。原来如此,我说怎么马路上到处是收费的呢,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人比电线杆子多,都是一人只管10个停车位闹的。若是一人负责一个停车位,岂非人用得还得多,这倒是安排就业的好办法。开车人不单要养车、养路,停车还可以为一大批人提供就业机会,个个都是“活雷锋”。本市有多少停车管理公司不得而知,但从报道中看到,某一停车管理公司有百名行政职员。不消说,这当然也是开车人养着的。停车收费这个行业肯定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职业,但如果一个月收入几千元,一天只管10个停车位,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世界上最轻闲的工作。我过去经常遇到一些收费员只收费不给票,估计一小时两元时也很少有人要票报销,这个钱可能就进入收费员的腰包了。停车管理员这个岗位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来干,除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工作轻闲外,或许与相当可观的工资外收入有关。
过去一个车位每小时两元时,每个车位每日向有关部门交15元占道费,如今要交35元。相比停车位一小时改为收费10元,有关部门收得还算低,涨幅不高。一些管理公司竟然喊亏损,甚至说“这样下去都得倒闭”。一些停车管理员也表示:“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换工作呗。但谁来都一样。”我从来不隐瞒我的观点,我倒很希望看到这个工作没人干了。你到国外的世界城市随便看一看,哪个国家世界城市里的汽车不比我们多,谁见过有一个在马路上溜达着收费的?欧洲十多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道路都没有高速路停车收费,更别说一大帮中青年人站在马路边收费。人家只在类似王府井这样的地段设个自动收费机,如此而已。
我希望报道中的“小张”、“小王”们早点转行,趁着年轻学一门技术,长一点真本领,于国于己都大有好处。马路停车位虽然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但这种就业是一种并不创造社会财富的就业,仅仅是“转移支付”而已。与其天天在马路边严防死守着10个停车位,我倒觉得你们不如回家养点猪、养点鸡,除了自己吃肉吃蛋,还能为社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物质财富。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