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价的“新华时评”,对房地产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系列评论刊出后,立即在网上引起了重大反响,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
然而,笔者并不认为高地价和高税费是造成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强劲的消费需求和投资投机需求,高地价和高税费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存的土壤的。因为土地是稀缺资源,供给总是有限的,在供不应求的大趋势下,房价自然不断飞涨。如果想遏制高房价,有效并且唯一的办法在于遏制需求。我们都知道正当的居民居住需求不仅不能遏制而且应该尽量满足,所以,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坚决遏制投资特别是投机需求。
近日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一时引发舆论哗然。最令人关注的是,炒房者成为今年千万富豪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称去年房地产火爆致众多炒房者跻身千万富豪。炒房也能炒成千万富豪,且形成炒房富豪群,这足以说明房地产带来的暴富效应之大。这样的一夜暴富,怎能不让普通百姓咋舌,感叹“人和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然而,这样的“财富传奇”并不值得赞赏,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是中国经济发展之忧。此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企业家不堪压力,抽出实业资金,投入到楼市中。相比实业经营之苦累、利润之微薄,炒楼的利润来得太容易,使得许多实体企业家变成专业的炒房者,这也是去年楼市异常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财富效应的诱惑下,将会有更多人急功近利地投身炒房大军当中。如果任其泛滥,势必使实体经济空心化,危及整体经济的健康运行。
如果任凭炒房行为肆意而行,除了导致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房和危机经济健康运行外,最坏的结果就是房产泡沫的破灭。目前的房屋空置率和租价比失衡都在预示着房产泡沫发生的风险越来越大。
据统计,上海、北京和深圳房屋的空置率已达到40%,也就是说,将近一半房子是没人住的。这样的空置率十分惊人。租价比(年租金与房价的比率)是不动产投资收益最为敏感的判断指标,也是衡量不动产市场健康程度的重要参考。
当前应大力遏制炒房行为,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很多方面限制炒房者,比如规定购房者不得在5年内购买第二套房、对二套房不提供银行贷款、规定人均居住的最高面积、优先让本市户口的人买房等。
如果不能坚决遏制炒房行为,那么在我国房市必然形成“马太效应”,即有钱的人将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有房,没钱的人会越来越没钱,越来越买不起房。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房地产泡沫的全面发生。为此,笔者再次呼吁,不要在房价问题上再无谓的争论了,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出面遏制炒房行为。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