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增幅高于GDP”意义何在

2010年02月26日 10:40   来源:中国网   朱四倍
    统计局官员表示,在1990年到2000年当中,工资的增长始终是高于CPI的增长,并且2000年以后都是比CPI高出10%左右,这里的平均工资不包括私企。他还透露,2010年统计局将增加反应工资结构差异的统计指标。他称工资“被增长”说法形象地反映工资统计制度的缺陷。(2月24日新华网)

    统计局官员称10年来工资增幅均高于GDP,让不少网友感到不满。在“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过CPI”、“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胡子一样快”的声音中,如此的数据引发诟病恐怕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就笔者的看法,统计局官员称10年来工资增幅均高于GDP之所以产生诟病,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这种数据忽视了公众的期待,更在于这种数据对问题实质的遮蔽。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吊诡的现象。

    首先,统计局官员称10年来工资增幅均高于GDP,在有意无意之间遮蔽了政府财政收入与GDP增速之间的比较。近年来,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中国GDP增长10.6%,但政府财政收入却从3.9万亿元增加到5.13万亿元,增幅达31.4%,近三倍于GDP的年增长速度。看到这些,恐怕就能明白公众不满的原因所在,因为这样的数据表明政府控制财富和社会的力量正在显著增强。

    其次是,统计局官员称10年来工资增幅均高于GDP忽视了当下工资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问题。有数字为证,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7%、16%和12%。与之相对的一个可比数据,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这是一种尴尬的对比。在垄断行业高福利高收入情况下,我们还处于残酷的“生存工资”阶段,大多数普通公众正在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担忧,各个阶层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也就是说,普通公众的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糊口的水平上。

    最后,统计局官员称10年来工资增幅均高于GDP从根本上遮蔽了真正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2《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显示,1990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下降了12%,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的比例却增加了7.7%。此一现象显示,目前很多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从压榨职工而来。更有数据显示,中国四分之三以上的财富为少数当权者把持,经济增长或企业盈余来自寡头独占。有网友戏言说,未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大多数“主人”(职工)工资未长,“公仆”(企业领导)工资却几次大长。

    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78年的15.6%降至2005年的10.2%。这种情况从侧面说明,职工的劳动收入分配份额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决定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较慢。如此以来,统计局官员称10年来工资增幅均高于GDP还有意义吗?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