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房价上涨过快引发担忧
●中央出台多项措施予以抑制
●增大有效供给抑制投机需求
●房价上涨过快势头得到遏制
去年社会热点中,对大众影响最大、社会舆论炒得最热的问题,恐怕非房价莫属。但从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看,去年房价涨幅其实不算太高,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仅上涨5.7%,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仅上涨7.0%。房价之所以引起各界担忧,问题主要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这些地方房价涨幅过大。例如北京,去年1月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0787元,而到了11月份涨到了17810元,涨幅高达65.1%。
面对涨得离谱的房价,中央政府顺应民意,连续出台多项有效措施予以抑制。去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从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增大供给,平抑房价。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发布《通知》,要求土地出让价款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财政部、国税总局发文,提出5年以上普通住房转让时方准予免征营业税;国土资源部召开挂牌督办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处置新闻通气会。
房价去年一路“高歌猛进”,无论如何涨都有“接盘手”,其原因错综复杂。有人认为房价高的原因是地价太高,土地成本抬高推高了房价;有人认为部分高收入者大肆囤房导致房价虚高;也有人认为通货膨胀预期造成投机购房、炒房;还有人认为外地人来北京买房,把北京房价抬起来了,相应的,中小城市居民到中心城市买房,把大城市房价抬起来了。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肯定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房价比其它商品涨得更快,归根结底是旺盛的需求所致,供给少于需求,原有的供给和需求均衡被打破,只有在更高的价位上才能够形成新的均衡点,价格哪有不涨的道理?
因此,解决房价高涨问题,应该从增大供给和抑制需求两方面着手。去年12月份中央政策连续“点刹”房价,各项方针政策无疑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综合来看,政策意图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包括廉租房、棚户区改造房等的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例如北京今年住宅供地中,要拿出不少于50%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这将从商品房市场分流部分居民,从而减轻商品房市场压力;二是增大普通商品房供给规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意在通过增大普通商品房供给,为普通百姓购房增加供给;三是压制投机需求,国务院将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将严厉打击投机炒房客,通过减少投机性需求,扩大自住性商品房的供给,从而平抑房价;四是促使房地产商加大市场供给量,一方面清理开发商库存土地,严格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开工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开发商拿地条件,鼓励具有实力的开发商拿地,保证及时开发,提供房源。这些措施旨在改变商品房市场供需均衡状况,通过抑制不合理需求,增大有效供给,把房价上涨的势头控制住。
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群众住房需求正处于高速扩张期,房地产市场面临长期的刚性需求支撑。我国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土地成本将居高不下,去年楼面地价排名前十的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每平方米达到26365元,土地成本对房价也形成了刚性支撑。房地产与经济密切相关,关联到50多个行业,土地出让收益、房地产市场各种税收是各级政府财政主要来源,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对房地产的一定程度的依赖,保持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繁荣,既是民生所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看到房地产行业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高房价危害。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需要抑制,刹车过猛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可以预言,房价高速上涨的局面今年将不会出现,但房价急速下跌、房地产业走向萧条,也不会成为现实。今年房价走势最大的可能是,在徘徊中微涨。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任职北京崇文区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