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件事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人类发展指数,把每个国家的人口预期寿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人均GDP高了,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不一定高。二是美国有家公司,是专卖有机食品的,自称为使命驱动型企业,宗旨就是提升食品质量,提高生活素质。这家公司大受欢迎,业务成长快,股价也高,市盈率近50倍。三是听到一位基因和胚胎学的专家说,从人类基因来看,理想条件下人类的寿命应该是150岁,现在人类平均寿命只有七八十岁,是因为细胞组织在中间夭折了,夭折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和食物的影响。这几件事让我想到,如果把食品与人类寿命和人类发展指数联系在一起,那么食品就不仅仅是充饥了,它就与生命的本质意义联系到了一起,有许多哲学意味了。
可是农产品和食品在人类生活追求多姿多彩多元化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其实从上世纪以来,人们就有点忽视了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人们在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时候也忽视了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大量工业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也更复杂了,但在农产品及食品的生产上,虽然技术的力量把产量也提升了,但在整体的食品生产消费过程中,降低成本,在某种程度上牺牲品质,把食物的消费支出摆在比例较低的位置上是总的趋势。这样的做法与前面讲的人类生活的质量和人类发展指数就有些矛盾了,食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应该占多重要的地位和比例是有必要反思了。
要说食品在人们消费中的重要性和应占的比例,就不能不说150多年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和他发明的恩格尔系数,这个系数把人们用于食品的消费比例不断降低看成是社会进步和富裕的必然趋势。联合国粮农组织又在此基础上细化,用食品支出的比例来定义了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使人们把减低食品支出在消费中的比例当成了发展的目标之一。这样恩格尔系数带来的思维方法就或多或少地阻碍了人们积极地提升食品品质,这又有些像GDP的诱惑使人们付出了环境和资源可持续性的代价。这些统计学的概念不仅仅代表着数字,对它的平衡其实是人们生活方式和目标的选择。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人们开始反思过去,又把过去为之奋斗的许多目标重新排列一下,这样就产生了人类发展指数、国民幸福指数等人们越来越认可的新的目标系统,优质的食品显然在这个新的目标系统中地位提高了。说食品的重要性及在消费中的比例,并不是说同样的食品价格应该提高,而是说食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中的品质意识应该提高,应该与社会发展及人类的生活质量有更紧密的联系,应该有更多的投入,应该有更安全、健康、营养和提升人体素质的优质食品。在食品的消费意识上,也不能习惯于要节省了先省吃,就像一个爱美的人,把本来应该用于吃饭的钱省下来,去买了好的衣服和化妆品,结果搞得体质和面色很差,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中国人一直在说民以食为天,过去这样说是说人要吃饱,现在再这样说是说人要吃好,层次和追求不一样了,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从产业链出发,提升整体食品消费的水准,是粮油食品企业的商业机会,也是社会责任。
(作者为中粮集团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