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终结百姓“葬不起”的民生悲情?

2010年04月02日 07: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至善若水
    3月31日,由民政部殡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编撰的我国首部《殡葬绿皮书》,在北京举行主题报告会。绿皮书中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指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基本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市场化服务不规范、殡葬用品销售市场监管不健全这四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殡葬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青年报)

    清明将至,多年来广受诟病的殡葬垄断、殡葬暴利等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去年就有媒体报道,殡葬业的利润率远远高于房地产业,最高的可以达到1000%~2000%,是真正的“暴利冠军”。近日又惊爆“天价骨灰盒”,成本百余元的骨灰盒能卖到上万元,殡葬市场上天价用品、天价葬礼已经无法让人承受,不少网友都在感慨“死不起”。

    “死不起”的悲情是对殡葬业暴利链条的最大嘲讽,以至于公众呼吁多建“经济适用墓”、“廉租墓”。中华文化历来遵循“死者为大”的传统,最重一个“孝”字。天价墓穴、天价骨灰盒正是抓住了生者尽孝道、尊重逝者的心理传统,殡葬经营者漫天要价,而逝者家属也不好还价,只能吃哑巴亏,殡葬经营者的这种做法无异于趁火打劫。

    殡葬服务行业的价格究竟该如何监管?要解决这个问题须从殡葬业垄断、政企不分、市场混乱等问题入手。第一,目前我国殡葬业的经营主体仍是民政部门。殡葬管理处与殡仪馆虽然在形式上分开的,但实质在经济利益方面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殡葬单位和民政部门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其次,在殡葬业表面“市场化”的背后,常常是“伪市场化”严重,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思考的是,在殡葬业市场化改革中扮演何种角色?哪些需要政府埋单,如何监管市场定价,公墓如何管理?哪些需要推向市场,吸收社会资本,充分竞争?这两种职能,无论哪种,行政部门都不该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出现,而应是公共服务提供者。让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这个道理也许谁都明白,关键在于既得利益机构愿不愿意真正还利于民,愿不愿意放弃“殡葬经营”这块诱人的蛋糕。

    要终结殡葬业的种种乱象,终结百姓“葬不起”的民生悲情,就应该破除行业垄断的巨大力量。当生命不再因为天价墓地而遭遇不堪时,当生者在经历悲痛不再背负经济债和道德债时,百姓的民生福祉和权益才能得以进一步放大。

    

(责任编辑:侯彦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