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本应万物复苏。但今年春天对于很多人来讲,早上打开窗户映入眼帘的不是“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的景象,而是天空在下着沙,整个城市在黄沙中若隐若现;扑面而来也不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的气息,而是空气中弥漫的让人窒息、作呕的土腥味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漫天黄沙肆虐的场景依稀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沙尘天气已经逐渐减少。正当我们醉心于“一年之中有多少的蓝天”的统计数字时,继上周后,又一次强度大、范围广的沙尘天气席卷神州大地。
为什么沙尘天气会卷土重来?想必这是大多数人共同的疑问。
气候专家解读沙尘成因,认为沙源区地表温度回升、地面解冻,继而强冷空气集中南下,促成了本次沙尘天气。这样的天气每10年总有一两次,应该不算特别异常的情况或极端天气。(3月22日人民网)
这样的回答不知道是否能让公众满意,可是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绩GDP的强烈驱动下,只把“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当作一句口号,秉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的发展理念,对大自然进行无以复加地巧取豪夺;一些企业在质量认证、环境认证等一系列证书的光环照耀下,干的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赚黑心钱、昧心钱、“断子孙后路”的蠢事;一些人热衷“植树秀”,穿鞋套戴手套去植树。
在“人定胜天”还属于一种遥不可及的幻梦之时,对于天空下黄沙,我们还无法拒绝。抛开“亘古以来的漫天黄尘造就沃野上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阿Q思维,正如老话所讲“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样特殊天气的出现绝非仅仅是“苍天在戏弄人间”,实则与过度破坏大自然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这漫天飞舞的黄沙,这像房价一样疯狂的沙尘,就是对那种不计资源、能源和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惩戒。
当在中学时所了解的“三北防护林”成为一种传说时,当“人民公仆”焦裕禄组织村民植树造林的场景成为儿时记忆时,突然来袭的沙尘天气应该带给人们更多的警示。如今,天空在下着沙,或许意味着我们走得有点快,应该稍作调整,让灵魂跟上来……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