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消费狂欢是不是真正的内需?

2010年01月05日 06: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至善若水
    元旦期间,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消费市场持续火爆,各大商场销售额屡创新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门红”,这也让各界对2010年全年消费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充满了期待。(经济参考报)

    早在去年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决定将扩大居民消费确立为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而元旦期间消费市场的井喷无疑为今年形势增添了信心。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正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

    可在节日消费狂欢退却之后,我们静下来思考,这样的消费可否持续?如果节日消费只是昙花一现,那么对扩大内需短期内可见成效的估计就过于乐观了。据悉,上海第一八佰伴元旦18小时内销售了3.5亿元,这一惊人数字是中等规模商场一年的销售水平。庞大的销售额的确很诱人,一条条等待付款的排队长龙的确很震撼,但我们是否看到了人们抢购廉价商品的狂热,看到很多居民在购买黄金首饰以期实现保值?巨大的销售数字背后有多少是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隐忧,又有多少是来自疯狂打折的诱惑,谁也说不清。节日消费本来就与中国传统消费观念分不开,而其中买便宜货、置办年货的大有人在。

    这里,还未谈及“口红效应”对于消费井喷的影响会有多大。老百姓辛辛苦苦打拼一年,在年末集体释放消费需求,再加上节日氛围、折扣巨大,购物冲动等因素,狂欢在所难免。消费市场的火爆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天天都能如此消费。毕竟日子还得论天过,而不能一个节日一个节日跳着过。扩大内需无法仰仗消费一天之内的爆发力,而更需要长久之道。

    只有日常消费的持续扩大,才是扩大内需最根本目的。扩大日常内需,首先通过减免税费的方式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其次是清理不合理收费等方式直接让利于民,遏制“三公消费”,缩小贫富差距;第三则是推进城市结构转型来新增就业岗位。消费狂欢之后会否是消费沉寂的尴尬?这或许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