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警示“双转移”刻不容缓

2010年03月02日 08:59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

  民工荒表明,企业已经没有停留在产业链低端的资本,廉价劳动力抛弃了珠三角,不实施“双转移”也不行了。民工荒,既是昭示劳动力短缺的一次危机,但同时也是一次产业升级的机遇。

  目前关于珠三角民工荒的各种争论都是基于一个前提:珠三角的用工主力仍然应该以廉价劳动力为主。

  这个前提应当是个伪前提。在2008年汪洋书记提出“双转移”政策的时候,我们已经达成共识:珠三角不能再依赖“廉价劳动力—出口外贸”的模式。正是有全省上下一致的共识,才有了“腾笼换鸟”的广东经济发展大战略。然而,政策实施近两年来,珠三角90万的民工荒再一次表明一个事实:珠三角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路径上。时过境迁,今年已经不同往年。往年,内陆省份农民工通过京广线下珠三角是每年一次的人口大迁徙,对于他们来说,珠三角就意味着淘金之地。而现在内陆农民工已经无需背井离乡,内陆省份的普工工资水平比珠三角仅仅低200至500元,相比较房价CPI都在不断上涨的珠三角,农民工们当然会选择回乡就业。

  珠三角失去了它的魅力了吗?为何珠三角已经不能挽留农民工?我国每年仍然可以提供一亿五千万的廉价劳动力,好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劳动力资源。如今,市场用其残酷的规律昭示着这一经济模式的失灵———无论如何,我们要承认,珠三角对廉价劳动力正越来越失去吸引力。然而,换一个角度想,这种局面又何尝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双转移”政策要求珠三角地区实现产业升级,正是因为看到这种依靠大规模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我们需要的是技术性劳动力,以实现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这样的就业结构需要产业结构配合,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先进的劳动力结构正是我们提出“双转移”的美好愿景。在内地省份的地方政府忙着招商引资的时候,广东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有了忧患意识,认识到只有实现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广东经济才能上一个新台阶。这次大规模民工荒更让我们领略了省委、省政府的未雨绸缪。民工荒表明,企业已经没有停留在产业链低端的资本,廉价劳动力抛弃了珠三角,不实施“双转移”也不行了。

  与广东情形相似的还包括同样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的其他沿海省市,说明廉价劳动力往内地转移是大势所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遭到了市场的自动抛弃。内陆省份有着更好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一旦掌握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法宝,就会成为沿海省份的经济劲敌,这不一定是坏事。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来看,必须有而且必然有一部分省市来承担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迁往内地省市,而已经有一定资本积累和人才积累的沿海省市将往更高产业链发展,这该是一种乐观的情况。但我们却从当前政府对民工荒的反应中看到了隐忧:似乎仍然停留在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中!地方政府面对民工荒一时乱了分寸,对他们来说,没有民工就意味着工厂无法开工,就意味着没有税收没有政绩,企业急,政府似乎更急。于是有人提出要提高最低工资法,有人要企业开出征工优惠条件。这些措施简直是在饮鸩止渴!政府要做的不是在这个时候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而应该顺应市场,忍受产业升级的阵痛,完善投资环境和法治环境,制定更好的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引导产业升级。

  某种程度上讲,民工荒是检验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试金石。可喜的是,广东已经提前预见了这样的结果,并且制定了应对的策略。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民工荒,既是昭示劳动力短缺的一次危机,但同时也是一次产业升级的机遇。

(责任编辑:胡可璐)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