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鸿鹏:加快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2010年11月19日 09: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傅鸿鹏

  基本药物制度一旦真正发挥作用,“以药补医”机制将逐步消除,医务人员将主动规范用药行为,医疗费用将有所降低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赖以药补医获得补偿,过度追求药品加成收入,应有的公益性不断弱化。

  2009年,我国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这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用药权益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对于维护群众健康,体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初,基本药物制度已在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实施,2010年计划扩大到60%,2011年实现全覆盖。实践表明,要建立起这一制度并使其健康运行,必须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改革,彻底改变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建立一个全新的、能够“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药卫生新体制新机制。为此,安徽等省份推出了针对基层卫生的整套综合改革政策: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全面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为公益性单位,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职能明确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核定任务、购买服务办法进行补助,使其服务重心逐步转移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上。

  二是建立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保障实现公益性目标。以“保人员合理待遇、保机构正常运行”为基本原则,通盘考虑医疗卫生机构收支情况,对实施零差率销售进行补偿。积极探索通过医保基金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多渠道补偿,研究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以及适当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收费标准、对调增部分由医保全额报销等具体方法。但无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都应由财政兜底,尤其省级财政要加大统筹力度。从安徽、江西等省情况看,地方财政完全可以承担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补偿。

  三是重新核定编制,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结合服务人口和经济水平,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在此基础上,制定人员准入标准,逐步分流不合格人员,建立能进能出、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使实际用人情况和编制相符。安徽省试点中,已经顺利完成了核编定岗、竞争上岗、分流安置等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上升到85%以上,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四是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一些地方担心落实基本药物补偿政策以后,基层机构会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如果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仅可以使投入的资金发挥效益,也可以引导基层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和功能。

  基本药物制度一旦真正发挥作用,“以药补医”机制将逐步消除,医务人员将主动规范用药行为,药费在医疗费用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医疗费用将有所降低,选择到基层就诊的患者将不断增加。从各地改革实际情况看,上述积极成效已经逐步显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一些卫生院门急诊均次费用下降20%左右,但业务量增加30%以上,总收入不降反升。

(责任编辑:侯彦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