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还蜂拥在工厂门前的求工者,如今突然消失了。年初有媒体报道,“当前东莞的‘民工荒’为历年之最。”东莞市中心人才市场一负责人介绍,尽管采取加强与湖南、广西、江西等周边劳务输出大省合作等措施,但成效似乎都不大。东莞曾通过去年12月劳动力市场的数据了解年底企业的缺工现状,发现求人倍率出现异常高峰值,逼近1∶2(1个人对应2个岗位)。
农民工回家了,企业发慌了。可是,那些农民工走得并不“潇洒”。对于那些背井离乡的民工而言,能挣钱是第一要务。然而是谁把他们“逼”走的呢?
有专家认为,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权益难保障以及户籍制度门槛等,都是重要原因。在各大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中,大部分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具有职业技能的更少,而招聘企业大多要求应聘者“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因此,农民工紧缺的背后,除了城里人的世俗眼光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工荒”。大多数民工并非不愿做,而是不会做。
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保障体系没建起来或不够完善,企业也不愿在这方面投入财力物力人力,那些既无文化又少技能的农民工怎能迈进企业门槛?那些在高强度、低薪水下的农民工又如何去学习、充电来适应市场需求?
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农民工进城,拥有的只是单纯的体力和赚钱的念头,而很多行业需具备相应技能。显然,如果农民工培训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农民工依然难找工作,而用人单位也仍旧会“招不到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农民工涨工资固然重要,但加快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进城民工共同分担的职业培训机制,才是长久之计。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