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25日上午开幕,市长郭金龙代表市政府向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说到2010年主要任务,郭金龙说,当前,首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面对我国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应承担的重要任务,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服务,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使首都的发展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1月25日北京晚报)
针对代表关注的世界城市概念,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特别作出了说明——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建设世界城市。北京的这一新定位无疑让人振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考虑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而且城市功能定位应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作为首都,北京也应有新的自我要求,应朝着世界城市的目标发展。
要想成为世界城市,不只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影响力、人口数量上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还需要具备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力。通过2008年的奥运会,增进了世界对北京的了解,提升了北京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目前,北京已经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A+城市之一,这表明北京的良好基础和既有实力,也为北京冲击世界城市提供了信心与可能。但是,在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矛盾中如何突围;菜篮子、米袋子之类的民生保障与“大北京”、大发展之间如何协调;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如何体现;北京的金融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的地位如何形成……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加以思考和实践。
优势已经凸显,未来充满挑战,建设世界城市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不再是梦想。在“民生”已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常用词汇的背景下,在北京向世界城市缩小差距的过程中,可以显见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将越变越好,建设世界城市,会给北京1300万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目标将也与“世界城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世界将目光投向北京,时代将重任选择了当代北京人,北京就应该及时“出列”,北京人就应该勇于担当。高起点定位、大手笔勾画、快节奏运行,对世界城市,北京早已心生向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北京”将成为一个更加响亮的国际品牌,在世界城市之林中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