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规范官员职务消费先治标再治本

2013年08月14日 10: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新华社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8月13日《新民晚报》)


    
变相腐败

    打着公务所需的名义

    职务消费打着公务所需的名义,其消费资金只要不直接装入个人腰包,就不会被纪检部门查处,尤其现有的政绩考核主要看办成了什么事,而不看怎样办成的事。比如,“跑部钱进”现象,地方官员到部委“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其中多参杂有公款送礼、请客等行为,而相关支出列入了正常的职务消费领域,不正常现象变成了正常现象。【详细

    极其恶劣的负面意义

    官员职务消费挥金如土具有极其恶劣的负面意义:使行政成本无限制增加,使得地方财政不堪重负,衍生出单位“小金库”,增大了官员潜在的腐败机会,严重败坏了党员干部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很显然,这种行为与其他官场腐败现象一样,令老百姓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详细

    民脂民膏大量流失

    职务消费给公共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流失的民脂民膏令人心痛不已。于是,有的单位采取包干办法,有的采取利益均沾策略,甚至有的因降低了费用而津津乐道,这不能不说是走错了方向。因为所谓包干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在包干限额之内,职务消费仍然没有规约,以至有的人职务消费额度上百万,找票成了一大难题。【详细

    治本之策

    严格的预算管理

    
从财政预算的视角来看,官员职务消费失范与随意性,根源在于政府官员花钱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现行的财政预算里根本不公开“三公”支出,财政预算科目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政府支出科目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归纳分类,而非用途或项目分类。即便公开细化到“目”,也照样看不到。这意味着,公众所关注的“三公消费”,大都分散在名目繁多的职能项目中,很难将“三公消费”的准确数字搞清楚,更遑论官员职务消费了。【详细

     把权力关进笼子

    
 职务消费奢靡惊人,充分说明权力远远没被关进笼子,导致权力无所顾忌挥金如土,没有不敢花的钱,没有报销不了的单子。放眼当下,约束官员职务消费与打击官员腐败,其实都不缺少现成的制度可资借鉴,比如职务消费公开,比如强化预算硬约束、细化预算项目等,如今我们要做的,是在具体落实执行上加大力度,是要让公众有权利、有条件去监督职务消费的每个环节。【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真正将官员权力关进笼子,充分给予公众以监督的权利与平台,这是遏制职务消费的关键所在。如果职务消费犹如探囊取物,根本没有任何风险,那官员挥金如土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但总有一些矛盾的心态困扰着我们:一提起贪官,大多数人都会气得眉头皱,恨得牙痒痒。然而,大多数人又向往着当官,不仅报考公务员拼得你死我活,而且认为“当官”可以“发财”。这恐怕是“不装腰包的腐败”最深刻的社会成因。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