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高富帅装屌丝 虚伪又矫情

2012年09月04日 07: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刘道彩

  热播剧《北京青年》在四大卫视落幕,但除了“矫情”、“不接地气”、“高富帅装屌丝”等质疑外,仍有不少网友认为剧中四个北京青年“根本就不是去底层吃苦”,更像“京城F4”在“微服私访”;豆瓣网上,近6000名网友对该剧的评分,平均只有5.5分(满分10分)。

  四个京城阔少,平稳、优越的生活过腻了,于是辞掉工作并集体流浪,美其名曰“重走青春路”。按照导演赵宝刚的解释:人在年轻时最不应该追求的就是稳定感,《北京青年》表达的就是这个主题。

  《北京青年》似乎想拍成一部青春励志剧,但赵宝刚了解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吗?年轻人固然要挑战自我,但在就业压力巨大、社会保障不完善,不少年轻人还在为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车子、房子、票子而苦苦挣扎的当下,如此不着调甚至过分美化的青春剧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恐怕只有“羡慕嫉妒恨”,而难以从中找到励志的成分。

  不说几个正值青春韶华的年轻人,有没有资格“重走青春路”;也不说几个帅哥、靓女发发传单、送送快递,然后开着吉普车游山玩水、谈情说爱,能获得何种生命体验与感悟,单说《北京青年》所炮制的一些看点:工作没激情了,就辞职;爱情没激情了,就分手;生活没激情了,就去流浪。这,到底是率性,还是不负责任的折腾?现实中的年轻人,多少人有这种挥霍的资本?

  如今的电视剧越来越快餐化、浅薄化,一些青春偶像剧虽然内容粗制滥造,情节不合逻辑,却能凭借大牌导演、明星阵容以及出位对白、话题炒作等,赢得较高的收视率。

  有媒体总结出当下偶像剧越来越严重的模式化特征:剧中人大都出身不凡、形象靓丽,出有名车、入有豪宅,平时似乎不必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全部内容几乎就是谈恋爱。而且,医生大都将白大褂当风衣穿,可以在手术室聊天、打电话,时不时跟患者发生恋情;律师,在法庭上常常突然站起,高呼一声“我反对”;广告公关,常出席高档晚宴并发生各种离奇邂逅,随便写个方案就赚个上百万元……此类电视剧一方面“不接地气”,脱离现实生活,引发不少口水;另一方面,偶像们某些“不走寻常路”的特点,又对年轻人较有吸引力,那些相对简化的社会背景和近乎“脑残”的对白,在不知不觉中误导了年轻人的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目前我国电视剧行业实行制播分离,电视台收购电视剧时,最看重的往往是能否提高收视率的价值元素,诸如演员是否大牌、导演是否知名、编剧是不是畅销书作者等。这也使得一些知名编剧、导演,被电视剧制作机构争来抢去,一些编剧没有时间打磨剧本,有的甚至不惜雇佣“枪手”来捉刀;一些导演、演员在缺乏相关生活积累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拍摄、制作的短、平、快,导致很多作品漏洞百出、质量低劣,即便实现了经济效益,也难免陷入观众的信任危机。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