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湖南浏阳老家,为母亲祝90大寿,长跪母亲膝前痛哭流涕地说:“母亲80岁的时候,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来陪您,对不起!您90大寿,我一定要回来陪您!”该画面被传网上后,却招致毁誉不一。(7月16日《京华时报》)
跪母祝寿,本该是感人一幕。可“前呼后拥”“镜头聚焦”的背景映衬,似乎破坏了“真情流露”的意境,让这份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下子杂糅了不少“重金属”杂质,仿佛一场仪式性强烈的“感恩秀”。
被镁光灯聚焦,似乎是公共人物境遇。周其凤的跪地祝寿,之所以会被围观,就在于他的北大校长身份。在时下“角色板结”的评判视野中,举凡是“有背景”的人,如官员、校长,总容易招致标签化的解读,其一言一行,也常被提炼成“新闻看点”,成为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
质疑者的着眼点,无疑是周校长祝寿现场的表达和周遭环境的不协调:在现场,有记者拍照,有乡亲鼓掌,旁边坐着的“黑镜女子”,更显格格不入。也难怪,有网友称其犹如在开“发布会”。亲情的“眼波”里,不该糅进“秀”的沙子,这自然没错。只是,周其凤的祝福现场,果真是他在有意摆弄?若是记者不请自至,乡亲自发前来,而非周其凤刻意为之,那“排戏”或并不存在;他跪地流涕,未必就是逢场作戏,作秀是在纸面的推演。
或许,公众把雷人“化学歌”衍生的负面想象,嫁接在了“校长祝寿”上。可周其凤的角色终非固化的,他为母祝寿时,是“为人子”,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心态表达羞愧,又何必借题发挥呢?
“校长祝寿”,无需看客式的围剿。这般亲情表达,也许并无太多“公共价值”可发掘。就如常人一般,恪守人伦本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