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一半”能做到吗?

2008年07月11日 08: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龚雯
    美丽的苏格兰,是英伦乃至欧洲著名旅游胜境。眼下,有座看似普通的小屋吸引着游人争相寻访,成了当地热门“景点”——在苏格兰北端安斯特岛,一对英国老夫妇建造了世界上首座无排放的“零碳屋”,房屋和日常生活所需能源全部用太阳能和风力涡轮自给自足。

    然而,喧嚣尘世中,小小一座“零碳屋”显得太过孤单。

    在同样美丽的日本北海道洞爷湖,面对全球变暖,面对千呼万唤,参加今夏八国峰会的首脑们终于宣告了一个共同的承诺——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

    如果说“零碳屋”只是两名普通人自愿环保之举,八国峰会的“减排一半”则向全世界发出了诱人信号,考量着各国政府的诚意和能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使“50%”绝非一个单纯的百分比,“减半”之路注定艰辛。何况,对于生活在2008年的人类,2050年毕竟十分遥远,环境威胁却越来越近。减排50%,会不会又是新瓶装旧酒?

    正如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所说:“温室气体减半是我们对下一代所应承担的重大责任。”他同时坦承:“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做法。”人口占世界不足15%的发达国家目前仍是全球能源资源的“消费大户”,更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他们以此为代价积聚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物质基础,理该为应对地球变暖、保护生态环境担负更多责任和义务,包括增大减排幅度、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能源和减排的技术转让、资金支持。令人失望的是,1990年—2005年间,《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中,只有法、德、英和瑞典的温室气体排放趋于下降,美国这个二氧化碳排放“头号种子”一直拒签《京都议定书》。即便是此次峰会,关于减排50%“从何时开始”、“标准是什么”以及中期目标等,八国集团均语焉不详,美国甚至要把中期减排的重压强加给中、印等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承载着消除贫困和提高13亿人生活水平的艰巨使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处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节点,这一过程必然伴随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立足减缓与适应并重,没有把发展的问题和矛盾转嫁他国。比如,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制定了发展中国家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1980年至今,通过植树造林等绿化措施,中国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50多亿吨。不止如此,中国明确提出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倘若还要求中国过早、过快、过激地制定量化减排指标,强行设立时间表,既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能力和发展阶段,也有违“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小岛上,“零碳屋”主人迈克尔夫妇直言不讳:“我们在这里做得到,那么世上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减排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头的共识、书面的进展。只有每个地球村成员特别是发达国家都“言必行、行必果”, “零碳屋”才不会形单影只,“减排50%”才可能如期梦圆,避免成为又一场“政治秀”。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