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铺路搭台

2024-05-05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推动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之路,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同时启动的还有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确定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近期将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而各地近期也陆续出台政策,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如北京将推动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河南专门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于5月1日起施行。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何以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都颇为重视的“香饽饽”?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企业则是其中专注于细分市场且创新能力强的“排头兵”,它们往往掌握“独门绝技”,是行业中的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推动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之路,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它们为中国经济处变不惊向未来注入了强动力、新动能。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其着力点一方面在培育,要从“量”上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在服务,要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向“新”而进、向“高”而攀。

  坚持问题导向,用心用力下足“培育”功夫。培育企业如同育苗,既要有资金等发展要素的“灌溉”之功,还要有科研、人才等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土”之利。因此,要聚焦企业难点堵点,不断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融通对接,着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让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走得顺、走得好。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精细做好“服务”文章。专精特新发展,本身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是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此,要聚力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升级,不断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建设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以精准精细的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只有为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铺路搭台,才能持续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塑造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优势

     支持中小企业致力专精特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铺路搭台

2024年05月05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推动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之路,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同时启动的还有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确定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近期将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而各地近期也陆续出台政策,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如北京将推动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河南专门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于5月1日起施行。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何以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都颇为重视的“香饽饽”?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企业则是其中专注于细分市场且创新能力强的“排头兵”,它们往往掌握“独门绝技”,是行业中的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推动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之路,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它们为中国经济处变不惊向未来注入了强动力、新动能。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其着力点一方面在培育,要从“量”上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在服务,要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向“新”而进、向“高”而攀。

  坚持问题导向,用心用力下足“培育”功夫。培育企业如同育苗,既要有资金等发展要素的“灌溉”之功,还要有科研、人才等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土”之利。因此,要聚焦企业难点堵点,不断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融通对接,着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让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走得顺、走得好。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精细做好“服务”文章。专精特新发展,本身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是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此,要聚力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升级,不断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建设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以精准精细的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只有为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铺路搭台,才能持续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塑造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优势

     支持中小企业致力专精特新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