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屡创新高,税制改革迫在眉睫。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经济组分组讨论上,税制改革再次成为热点。多名委员聚焦改善消费环境,结构性减税话题。继“炮轰”税收太高后,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再次“放炮”,他表示,商品价格“内外有别”,增值税、关税是最主要因素。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则回应,中外税制有别,减税不能简单和国外比。(3月7日《广州日报》)
关于实行结构性减税话题,不是始自今日,也不是始自政协委员,而是好几年了。这方面,不仅民众有想法,舆论多呼吁,就是财税部门,也多次提出要进行结构性减税,让利于民。国家层面更是把减税让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当作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提到了战略高度。因为无论国家现有财政实力,还是与之不匹配的国民收入,即使税收不是太高,也都是一个中国的“中”字作为特色。
减税对于民众来说,多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除了个税,似乎再没有多大的动作。不仅如此,每有呼声,成为热点,有关部门不是抱着负责任的态度,换位思考,诚恳回应社会舆论关切。而是常常跑偏,动辄就是中外税制有别,减税不能简单和国外比。
此等回应,虽然可能一时让人无语,但却不够真诚,也不够负责。倒是不无“拉大旗作虎皮包住自己吓唬别人”之嫌。
不错。中外税制有别,甚至减税不能简单和国外比。但税制有别不等于税负有别,不等于中国企业和民众必须面对高税收,更不等于中国社会不存在不能减税的可能。作为常识,没有人敢说,我国实行的间接税制度就是天然的、难以改变的高税收制度。而大部分国家实行直接税制度从来就是一个低税收、可以减税的制度。换言之,税制是税制,税收是税收。二者并无直接关联,关键在于税率怎么设定。否则,那就是诚心坑“爹”了。
老拿中外税制有别,减税不能简单和国外比之类说事,并不能说明中国的税收合理,国民的税负不高。如果说,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榜单显示的中国内地“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是信口开河的话,是统计方式不科学难以反映真实税负的话,那么,杨元庆这回“放炮”揭示的商品价格“内外有别”是怎么回事?即便“更多的是价格因素”,但面对税的因素还是要给与正面的应答的。
作为“业内人士”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石油炼化公司技术中心经理苑少军承认。按照他的估算,如果能够避免重复计税,一升成品油至少可节约1.7元。(3月3日《新快报》)面对如此减税的“潜力”,难道这也是“简单地和国外比”得出的不合理的结论么。
面对民众诉求和中央要求,要的是有关部门主动而为,积极响应。尤其当前税制改革迫在眉睫,假如不能认清形势,付诸行动,却一门心思以“中外税制有别”作抵挡而无所作为,利国利民的税制改革就无从谈起了。(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国栋两会围观】<<<
【国栋两会围观】“节假日免费坐火车”看起来很美
【国栋两会围观】养老金“并轨”不能止于两会
【国栋两会围观】慈善事业的出路不在善款而在信用
【国栋两会围观】遗产税不妨先从经济发达省份"试征"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