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俊评两会】10年房价上涨,归咎调控失败尚早

2013年03月04日 13: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两会代表热议,从2003年“18号文”到现在,10年时间,9次调控,房价不仅没有出现下降,甚至稳定,反而越调越高,高得已让8成以上家庭买不起房。(3月3日中国经济网)

    有人说,这是调控的失败,也有人说,这是政策的失误,更有人说,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考验着政府的智慧与水平。

    9次调控,除2003年的启动和2008年的救市是鼓励、推动之外,涉及时间也就2年多,其余7次皆是紧缩、控制,涉及时间达到7年多。也就是说,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10年时间内,70%以上的时间是以控制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和稳定房价为主的。因此,房价越调越高,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失败的、政府是没有作为、市场也是失控的呢?笔者认为,应当客观分析、冷静对待。

    房价的快速上涨,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调控的失败、调控政策的失误、调控能力的不强。因为,过去的10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最难以控制和预测的10年,房价上涨是必然趁势,调控难度增强也是客观现实。关键在于,房价上涨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实际、脱离居民收入增长水平,而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和预测,不能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只顾局部而不顾大局、只看到需要而不看到可能。

    从总体上讲,10年时间房价出现如此幅度的上涨,给广大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带来如此严重的冲击和影响,是值得反思和深入解剖的。

    首先,认识不足。“18号文”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身就为此后的房地产市场过度发展、盲目发展留下了“祸根”。至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至于政策一出,房地产市场就象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方向,房价则象脱了缰的野马,一路无序狂奔,导致“18号文”出台仅仅1年零5个月时间,就于次年的12月开始对房地产业收紧“银根”,紧接着出台了调控政策。显然,这是对房地产业以及如何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认识不足的结果,也可以认为是认识失误导致房地产业发展失控的结果。

    第二,操作失误。虽然从放开到控制、从鼓励到压缩,只有短短的1年多时间,似乎认识的转变是很快的,调控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预见”的那么美好。从2004年底的收紧开始到2008年的再度放开,期间虽然政策一直没有放松,甚至调控力度很大,但房价仍是一路飞涨。即便从2010年开始的“史上最严”调控,也没有真正让房价上涨的脚步停下来。这既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操作失误。至少,在政策的执行方面的是存在问题的,没有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值得好好反思。

    第三,应对乏力。按理无论房地产市场出现出现过度发展、盲目发展现象,还是出现严重低迷、一蹶不振问题,决策层和管理层都应当坦然应对、主动作为。但从10年来的实际情况看,都表现出了应对乏力、应对能力严重不够的问题。特别是2007年底的严厉调控和2008年底的快速放开再到2009年底的紧急调控,调控就象“过山车”一样。这样的应对手段与办法,表现出了管理层在调控问题上的严重能力不足与水平差距。正是因为应对能力的严重缺乏,才直接导致房价的无序上涨。

    第四,研判失明。政策的效率与效果,来源于对形势的研判。研判准确,效率就高、效果也好。反之,则是问题不断。从10年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形势研判方面,能力是明显不够的,方向也是不明的。尤其是2008年的“救市”政策,可以说是对经济形势研判不够的一次比较严重的失误。因为,就算应对金融危机有需要,也不一定非要以放开房价、放任房地产市场无序发展为代价。如果能在2007年调控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与完善,而不是鼓励和推动,房价就不可能以倍增的速度上涨,导致“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也作用难现。

    所以,10年9调、房价暴涨的问题,是一个值得在以后制定任何调控政策、落实任何调控措施中都必须吸取的教训。

    总之,在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上,教训多于经验,失误多于成绩。如何避免在今后的政策制定、调控措施出台、政令执行过程中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是决策层和管理层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不断暴露,需要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会更大,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减少失误、减少损失、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伤害。(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国栋两会围观】“节假日免费坐火车”看起来很美


【振峰两会观察】扶持小微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邱林说两会】废除养老保险双轨制 方向是"大一统"

【浩俊评两会】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振峰两会观察】PMI显示中国经济复苏 服务业挑大梁

【邱林说两会】打破中国人消费顾虑应“还富于民”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