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峰两会观察】扶持小微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2013年03月01日 10: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2月28日表示,他预测今年“两会”将重点关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与推动转型、扶持小微企业与缓解实体经济困境、重构社会保障制度与医疗改革制度、空气质量和饮水安全等五大热点问题。(2月28日《科技日报》)

    中小企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地位一点也不比大企业低。李克强同志曾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我国经济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富有增长活力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难落实是中国经济的“脊梁”挺不起来的老问题。中央政府的新老“36条”,加上各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可谓不多,可为什么企业还是感觉“享受”不到,甚至是拱手相推呢?

    问题一,相关部门不愿意对自己“动刀子”,来一次“自我革命”。政策不规范,审批落实层级多、效能差,有的政策变相“双手互博”,一手扶持,另一手再上缰绳,你说如此扶持政策,中小企能“振奋”有感吗?

    问题二,税费负担偏重一直是挤压“脊梁”的压力石。尽管国家已经取消了众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但现实上还有不少收费项目不合理存在,有些行业甚至与上缴税额负担水平相当。

    此外,税收征管乱象在中小企业身上也较为突出,收“过头税”、上面下达的指标吃紧就乱查税;没有原则和法律支持的税收执法弹性空间肆意扩张等等乱象常见于媒体报道。去年有学者曾警示说:“2013年全国一大批小微企业有可能被税务部门整死”。

    更有甚者,为中小微企业减负的“营改增”试点,近期调查表明,有科学“减”切实“增”的现象存在。不少地方在政策执行时,有违政策初衷,特别是乱划“最低税负”标准问题。“营改增”的税改,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事关小微企发展的改革不仅要奋勇前行,更要走得“夯实”。

    十八大报告连续第三次指出扶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的两个“不动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核心的高度认识。问题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平等、不公正和不公平”仍然是中国中小企业心头之忧。今年两会上,“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应该还会是不少代表、委员的发声。

    事实上,辜胜阻就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言中,金融、财税问题对中小企尤为重要。

    2月28日,温州市长陈金彪在“中国改革(温州)论坛”发言时表示,温州“金改”已开了好头,但地方金融监管合法化、民资参与设立金融机构遭遇“玻璃门”,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税收优惠等问题,还有不少法律政策障碍,正待突破。去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改”试验区,主要意在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等问题。如今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将满一年,为什么还有不少难关还难以攻克呢?在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的金融生态环境的通俗,去除我国银行体系的不合理桎梏还应该引起两会的足够重视。

    此外,需要明确的是,打理中小企转型的任务应交给“市场”,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经济要转型,结构要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才有持续和动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要伸出手来,帮企业“扭头”转身。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政府应该尊重经济规律,让市场来“倒逼”企业,用政策取向、优化环境和目标平台来促推企业转型。要相信企业家是有敏锐“嗅觉”的,只要政策制定者不指错路。(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国栋两会围观】“节假日免费坐火车”看起来很美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