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发展“关口”。而跨越这个“关口”的关键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着力点来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立足于解决好资源瓶颈、环境瓶颈和要素瓶颈等“三大瓶颈”,并实现对产业布局、生产组织和要素配置的“三项改革”。
解决“三大瓶颈”主要是解决投入问题,使资源能源的结构更好、保障更充分、成本更可控;使经济的发展更加绿色,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好,绿水青山得到全面的恢复与建设;使劳动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一方面推进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进城,并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农村的现代产权改革、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改革、新农村建设等,确保在缓解“人口红利”衰退的进程中,农村的社会面貌和生产形势稳中有进;使资本要素实现降杠杆、提效率、稳收益的全面调整,在降杠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投资空间,在提效率的过程中降低资金规模的刚性需求,在稳收益的进程中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并创新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方式。
而实施“三项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从而将“三项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起来。通过产业布局改革,实现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区域产业布局特征,推动产业集聚和园区管理,为信息整合、生产协作和创新协同创造条件;通过生产组织改革,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形态创新等四大“创新”,并推进创新间的融合、提升,更好的以高效率、低成本、好质量的差异化生产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的需求趋势;通过要素配置改革实现对“僵尸企业”强制退出,优化存量要素资源配置,支持优质增量有效扩张,为新动力和新动能的成长创造空间和条件。
二、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指出,要“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内部构成层次。内部构成层次是指作为一个经济体系,具有开展经济活动所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主要包括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和分配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须有效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大力开展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优化现代收入分配体系,既提升生产效率,又有效的促进社会公平。
第二,外部构成层次。外部构成层次主要是指影响经济体系运行的外部因素的作用及其运行情况,主要包括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区域、环境和开放问题。要促进形成现代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以彰显优势、协调联动、城乡融合;要全力构建现代绿色发展体系,以提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有效落实全面开放体系,实现多元平衡、拓展深度、安全高效。
第三,经济体系的体制机制层次,主要是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改革要求和发展目标。
三、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中,要在强化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的前提下,做好创新、协调、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
一是增强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是提升创新、协调、开放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环境,深化国企国资、财政金融等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构成和发展。我们要坚持目标,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科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