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感恩费”闹剧警示严禁家委会涉利

2017年11月23日 10:57   来源:东方网   犁一平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外宣办官方微博21日发布《关于天全县第二初级中学家委会收取捐资助学款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通报》,通报称,天全县第二初级中学授意家委会组织家长进行“捐资助学”活动,所受款项共计145.95万元,所涉资金已与雅安市教育基金会沟通商定,按规定予以退还。(11月22日中国新闻网)

  学校授意家委会操盘,向家长收取“感恩费”145.95万元,其中2017年春季收取68.82万元,秋季收取77.13万元,令人感到意外。由此可知,有的人在利益驱使下,无视教育乱收费的禁令,绞尽脑汁要挟家长,结果,把家委会异化成学校的牟利工具,导致家委会也开始变味。

  那么家长为何“心甘情愿”给学校交“感恩费”呢?这暴露禁止教育乱收费禁令有漏洞,被有的学校钻了空子。具体而言,“教育乱收费禁令”只禁止学校乱收费,并没有禁止家委会,于是四川天全县第二初级中学利用家委会搞“小动作”,把学校的收费想法变成“家委会”的“捐资活动”,以“自愿”的假象掩盖强制摊派的实质,逃避监管,自欺欺人。

  真是无利不起早,学校的算盘打得真够精明,但是,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把家委会当枪使,家长敢怒不敢言,所以,明明是“被自愿”,也得乖乖地交“感恩费”,否则,家长背不起“不感恩”的锅,更害怕学校对孩子不好,孩子成绩下降只是一方面,只担心孩子受歧视,造成心理伤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事实上,家委会的问题不止如此,有的以家委会的名义讨论“自愿补课”,有的以家委会的名义收补课费。进而言之,当下已经不只是家委会暴露出问题,就连家长微信群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近来有媒体报道,家长微信群变成了“马屁群”,奉承老师也变罢了,还在教师节讨论给老师送礼、送红包;有的老师则利用家长微信群惩罚家长发红包,增加家长负担。

  种种迹象表明,家委会也罢,家长微信群也好,涉及利益问题的现象不少,这缘于有的老师不自律,有的老师贪财,纵容甚至授意家委会、家长微信群主收费、变相索要红包、礼物等。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呢?必须从规制源头着手,即禁止任何形式的家长组织掺和学校或老师的利益,违者严惩不贷,彻底堵住禁令漏洞,防止学校或老师授意家委会或其他家长组织牟利。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