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4月10日:企业为官员买车,爱恨就在一瞬间

2013年04月10日 10: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国企司机高师傅向记者透露:“国家一直在监督查处公车私用问题,但现在的政府官员用车已经由地上转移到了地下,政府的公车虽然入库了,但企业的公车却在快速增加——用车的是政府官员,买车养车的却是企业。”(《中国企业报》4月9日)

 

 

漫画


    疑问一:企业涉嫌行贿?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7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牟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房屋、汽车等物品,未变更权属登记或者借用他人名义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不影响受贿的认定。所以,企业为官员买车养车,其实已涉嫌行贿。【详细

    疑问二:“免费午餐”?

    企业老总不是傻帽,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政府官员,成了企业公关的重点,至于政府官员向企业借车,更是求之不得,这便暴露出资本想傍靠权力的迫切心理。谁都知道,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权力是最好的东西,权力是万能通行证,要不怎会有前不久千万富豪去考公务员的奇闻?富豪不差钱,但差权力,金钱在权力面前有时显得低三下四,卑微得很;而反过来,权力在金钱面前会不可一世,因为在张狂的权力之下,金钱的获取实在太过容易,简直不费吹灰之力。【详细

    疑问三:香港会有吗?

    企业为官员买车养车,还体现了糟糕的经商环境。依据国际商会公布的“市场开放指数”排名,香港被誉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在香港办企业,无需擅长应酬,企业家若与政府官员交往过密,反倒可能引来麻烦。香港会有企业为官员买车养车吗?即便有,也很容易被揭露,官员和企业都会受到惩罚。【详细

    疑问四:还有多少?

    与公款吃喝一样,公车购买、使用之失范,一是缺乏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刚性规定,虽然相关“禁令”、“规定”叠床架屋,但基本不出行政法规范畴,执行效力欠奉;二是执行、监督主体往往也是利益主体,“革自己的命”不容易。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那位向企业“借车”的女检察官,身为执法人员,都管不住自己的欲望,还怎么去管别人?【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俗话说得好,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但善良的我们始终愿意相信,“权把子”也好,“钱袋子”也罢,世间始终会有“真情”在。正如《新贵妃醉酒》中所唱到: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对月情似天,爱恨两茫茫,问君何时恋。菊花台倒影明月,谁知吾爱心中寒,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