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西游中有多少妖”缘何难倒众考生

2013年03月13日 11: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复旦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面试举行。昨天,秦同学被一道题难倒了。考官问道:《西游记》里面一共有几个妖怪?“我问孙悟空和猪八戒算不算,考官说不算,我说我数不清,要不列举一下,结果考官打断了我。”

 

 

    反方

    如来佛祖也挠头

    我们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考官的无厘头话题上,更要关注我们文化的走火入魔,为什么一个好好的文化瑰宝被有些人给弄得不伦不类的。这正如龚琳娜的神曲《忐忑》一样,一首歌一个字没有竟然走红了。这还不算完,最近又来了一首《金箍棒》:“俺老孙,俺老孙,出花果山,啊哟,寻得宝贝,齐天大圣,啊,哈,哈”,这是什么歌曲?正如考官的问题一样,这是什么考题?

    创新要有文化内涵,比如在试题的创新上,就可以加入时事内容,比如最近牵动百万人的“长春婴儿事件”,以及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空气污染治理、房价上涨、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也可以从中看出孩子的担当和对社会的思考。【详细

    
    是自主招生“搞怪”

    复旦方面,近年来愈来愈在自主招生中走一个“怪”和“奇”的出题路子,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于这类表面上“新鲜”和“奇怪”的问题,最终考量考生素质的效果也不会让人看好。一者,一个由选拔者“信口掂来”的问题,并不针对全部考生,这本身就违背公平原则。运气好的没有碰上这类“压力考官”,运气不好的可能就碰上了这类“压力考官”和“多少个妖怪”的怪题;二者,如此多的考生,如此多的教授,在缺乏统一的对考生的评价标准之下,最终的考生成绩不过是教授(考官)的自由裁量,其公平性也值得商榷。【详细

 

    正方

    是一道好考题

    复旦大学《西游记》里的妖怪数量超出了书本范畴,让某些考生觉得难,这与其说是考生的尴尬,不如说是家长的尴尬,教育的尴尬,社会的尴尬。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等客观原因,“应试教育”还是香饽饽。在分数至上的教育处境下,家长们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考分;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就是升学率。试问:有几个家长容得下孩子看《西游记》这样的闲书?为了追求高分,家长不得不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书、读死书。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各地的做法都大差不离:死楸、往死里楸。可见,“应试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观念,而是一种教育处境

    《西游记》里有多少的妖怪这道考题虽说不在课本上,却在《西游记》里面。在我看来,复旦的这道考题不偏也不怪。为什么一定要考书本上有的内容?难道要鼓励学生回到死读书的老路上?因此,面对网民的议论,面对舆论的压力,复旦完全用不着尴尬。需要反思的,恰恰是家长和学校乃至全社会。【详细

    折射国民性改造艰难

    处江湖之远的教授独爱这神魔世界,江湖上自然另有一番说法。正如网友所言,西游中有多少妖怪,靠扳着指头数肯定就沦为下乘了,其实西游中就两个妖而已,一个有背景,一个无背景。

    此话被网友叹为神回复,回头一想,取经路上有背景的妖都让仙界的人带走了,没背景的都让八戒他们打得稀烂,再如牛魔王夫妻,儿子在观音坐前,这二妖大抵不会死于非命的,不论悟空如何折腾他们。“我上面有人”,这话确实能概括西游种种故事桥段。

    西游记中有多少妖,妖的最后归宿,复旦考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显然已成了民众情绪中的一种文化症候了。对照现实,难怪民众为之寝食难安,难怪网民叫好亦叫骂不绝。对照诸多不公社会现象,人人心上有魔性,或恨不能“他年我若为青帝”,或恨不能自己“上面有人”,成为有资深背景的妖孽,殊少有公平、理性与宽容的态度,更没有公民社会的现代胸怀。【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因为书本上没有,因为老师没教过,所以,“西游中有多少妖”这类“神题”才能瞬间难倒众多考生,教育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把学生束缚在书本上,而是在于培养孩子独立的思考能力。从考生反应出来的茫然无措,或许能折射出我们应试教育以及整个社会心理的转变,依然长路漫漫……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