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复旦《西游记》有几个妖怪是一道好考题

2013年03月13日 10:30   来源:中国江苏网   张卫斌

  昨天,复旦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面试开始,500多名苏浙考生接受了复旦考官的面试“轰炸”。75分钟内,一位考生要接受5位教授的轮番脑力“轰炸”。记者采访了几名杭州考生,同学们普遍反映“奇葩题”不算多。去年复旦“千分考”面试时,一道“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的题目在网上疯传。今年,考官似乎仍然对《西游记》感兴趣,秦同学就被一位考官问道:《西游记》里面一共有几个妖怪?(3月12日人民网)

  对于复旦千分考面试中出现的《西游记》有几个妖怪,可谓见仁见智。有人觉得这是一道“神题”,也有网友吐槽复旦教授不按正常套路出题。

  和国内众多名校一样,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目的,无疑是选拨优秀人才。怎样才能选拔到智商高、情商高,有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的考生,当然不能按正常套路出题。如果考的是教科书上都有现成答案的题目,就失去了自主招生的意义,直接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比拼即可。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可谓妇孺皆知。有人曾经统计过,《西游记里》的主要妖怪有44个。有灵山背景的妖怪9个,灵山及政府背景妖怪1个,道家及政府背景妖怪8个,无背景妖怪26个。甚至统计出妖怪的性别:雌性妖怪14个,雄性30个。《西游记》里究竟有多少妖怪,其实并不重要。复旦大学以《西游记》里有多少妖怪为题,恐怕也没有标准答案。这道题目难度系数虽然大一些,考生至少有话可说。从考生的临场发挥,至少可以看出考生平时的阅读面有多广,应对能力有多强。

  复旦大学《西游记》里的妖怪数量超出了书本范畴,让某些考生觉得难,这与其说是考生的尴尬,不如说是家长的尴尬,教育的尴尬,社会的尴尬。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等客观原因,“应试教育”还是香饽饽。在分数至上的教育处境下,家长们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考分;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就是升学率。试问:有几个家长容得下孩子看《西游记》这样的闲书?为了追求高分,家长不得不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书、读死书。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各地的做法都大差不离:死楸、往死里楸。可见,“应试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观念,而是一种教育处境。

  《西游记》里有多少的妖怪这道考题虽说不在课本上,却在《西游记》里面。在我看来,复旦的这道考题不偏也不怪。为什么一定要考书本上有的内容?难道要鼓励学生回到死读书的老路上?因此,面对网民的议论,面对舆论的压力,复旦完全用不着尴尬。需要反思的,恰恰是家长和学校乃至全社会。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