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欧元区体无完肤,中国货币政策应考虑转向

2013年03月12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月份中国通货膨胀涨幅超过预期,站上了10个月来的新高,让人们对2013年的中国物价产生了些许怀疑。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跟国内春节期间的涨价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以当前全球化经济形势来看,如果将眼光只是简单停留在国内的话,那未免过于局限。

    以当前2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由于受到了农历新年假期的影响,据此采取紧缩政策是不成熟的。但是随着经济恢复增长,政策制定者们应该小心今年晚些时候的通货膨胀。我们需要对货币政策作出一些改变,起码去年的较宽松货币政策不能一味的执行下去,无论但货币政策如何转向,我们暂时不应该走加息这条道路,而且要对热钱流入进行更高级别的监控。

    在上周,有一条比较重要的新闻被媒体淹没了,那就是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问题。中国在2013年面临的通胀压力,不在于这次春节期间CPI3.2%的数据,压力在于未来。这种压力不单来自于自身经济运行周期的问题,更来自于美元泛滥后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中国起码也应该在货币政策上做点改变,如果内地的货币政策维持在目前这一宽松水平,2013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可能会远远高于两会确定的3.5%的目标。那么中国面临了什么样的情况,货币政策该做什么样的改变?如果转向,该怎么转?

    一切国际所有的摩擦背后,凸显的都是政治博弈,所有的军事摩擦、外交政策都是对于政治博弈的辅助手段,而经济、金融战,则更多的是以政治博弈后收割国际政治局势阶段性成果的手段。

    美国的问题是债务问题,面对这几年的财政悬崖以及外债,美国本身就需要印美元。所以印美元是为了赖账,也为了通过上方的这种循环怪圈打击别国。但是另一方面,美国要维持自己世界货币的地位并不容易,如果一味的印美元造成贬值的话,会让大家对美元失去信心,又如何维持自己的这种世界地位呢?所以即使要印钞,美国也起码要摆出对全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每次国会上两党对于量化宽松的“负责任”争论,就是一场重要的政治秀,这很有必要。但结果呢?终究美元还是不断宽松了。

    可以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压倒性的战胜美国,也给全世界的第三世界国家上了一堂课:当你们市场手段走不通的时候,用行政手段就好了。只要大家都对美国的热钱洪水关上门,这些美元哪都跑不出去,只能留在美国,到时候通胀的就是美国自己了。

    从过往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来看,中美这种无形的较量之后,往往是美国选择让步。这两年,美国让步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人民币和卢布的携手西进。

    从国际视野来看,美国逐渐在东北亚和西亚失去自己的地盘,必须完成新的战略布局,不然在亚太市场的节节败退只会让美国的全球战略沦为笑柄。这种战略布局就是转战欧盟,欧盟的日子接下来还会比现在的更要难过,相信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解体。

    面对着这种国内外形势,我们的货币以及相关的政策应该考虑适当的转向:

    其一,更严厉打击热钱的跨境流动,堵住热钱流入的口子,高度监控热钱;其二,如果出现粮食以及农产品等生活必需品大幅涨价,必须打击这种战略物资的炒作,比如之前七部委联合通知严查囤积炒作行为,将炒作资金从战略物资领域赶出去;其三,房地产市场依然是要高度调控的。不一定降低房价,但是起码要打消房价上涨的预期,让热钱没有进入内地房地产的冲动;其四,A股是不能再往下跌了,再往下跌那就成就了热钱抄底的好机会了。中国最近在提4万亿大投资的评价,其实正是当年4万亿大投资让股市又重新回到了3400多点,热钱涌入后遇到了欧债危机让热钱重新傻眼,从这一点来看,4万亿大投资是有很大的效用的。如果股市现在再下挫到2000点以下,那简直是为热钱又重新创造机会;其五,欧元区在美国的冲击下已经体无完肤,但我们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利用自己充足的外汇储备从欧元区购买大批量的优质企业和廉价资产。(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反思货币政策的“出其不意”

 

“调结构稳增长”或成未来央行货币政策重心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