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峰两会观察】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老是单腿跳

2013年03月11日 13: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8日在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时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在世界各地是受欢迎的。此外,在答记者问时,陈德铭批评一些发达国家个别的议会成员等,还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待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他说,投资美国“每3块钱被批准1块钱”。(3月8日 新华网)

    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对外投资,抑或是“引进来”、“走出去”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确取得非凡的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相互关联也越来越密切。

    今日的中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压力日趋加大,加上外部需求的拓展和外储的创新运用等,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因此,积极扩大海外投资、推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长期且坚定不移的。更可以这么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成功与否,是中国经济是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关在园子里的花开得再好不叫“炫丽”,四处竞相开放的鲜花才能体现春天的风采。

    商务部部长在记者会上引用了中海油海外收购尼克森公司这个案例,说明外面也在慢慢地“审势而为”,并强调,中国政府支持中企在海外依法维权,也要求各个所在国法律公正、透明,保护中国企业的投资。笔者认为,除此之外,中国企业海外“走出去”更要重技巧和策略,“铁板”再硬也是有击破点的,机遇通常由智者掌握!

    美国媒体曾经有一篇颇为风趣的报道说,“西方监管者频繁扮演‘恶婆婆’角色,无端否决中外资本联姻的案例不胜枚举,而这却客观上提升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水平和质量”。不是吗,近几年来,中国企业海外“走出去”是不是也更沉着理性,更加注意所在国的文化、意识形态、法律法规、公关技巧,以及对投资和市场的机会把握运用。只要我们多长心眼、多持诚意,“恶婆婆”虽“恶”,但有时也能调教出“巧媳妇”。

    全球经济低迷,不确定性的东西很多,负重前行的2013年全球经济再怎么起色,比起2012年的优势多不了多少,即使有回升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国制造走创新路线,要转型升级,要增强竞争力,除了勤修内功,增加科技投入之外,还需“两手抓”。一手利用国外技术、研发等向外市场拓展机遇,要善于把它揽进来,使得自己产品结构、品质和服务往高端发展;另一手是要敢于借势“走出去”,到海外把品牌、市场、渠道和服务扎实搭建起来,更理想的是要改变过去“被动式”地配合人家市场开放,而是把它“扭过来”,让人家为我们“走出去”而“主动式”开放。

    有一点需要注意,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国企和国有属性企业受到的“政治因素”阻力最大,这种“情况也在改善”但绝非“改变”。中国展开对外交往、经济商务活动、以及人员友好往来时,国家应拿出一套完整的综合策略,争取尽快破解。这个问题如果一直老是“纠缠”不休,中企海外“走出去”步伐永远都是单腿在跳。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个人专栏·延伸阅读

>>>【振峰两会观察】<<<

 

   【振峰两会观察】扶持小微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振峰两会观察】PMI显示中国经济复苏 服务业挑大梁

 

  【振峰两会观察】不能放弃"外贸出口拉动经济"模式

 

  【振峰两会观察】制造业升级刻不容缓,关联新"红利"

 

 【振峰两会观察】学林毅夫用"婴儿之眼"看中国经济

 

【振峰两会观察】帮扶小微企业不能光“画大饼”

 

【振峰两会观察】"人的城镇化"不是地产化的"春天"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