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3月宣布,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事过三年,这些央企是否退出房地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国资委主任王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16家主业为房地产的央企外,其余央企目前已大幅退出房地产,未来国资委将按照计划督促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3月11日《中国证券报》)
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如意。自从2011年政府决策层更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措施出台以后,关于非主业央企退房的要求反而被淡化了。国资委关于“退房令”执行进度的最近一次表态是在2011年2月,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称2010年已有14家主业非房地产央企退出,2011年预计还有20家退出,之后国资委没有向外公布“退房令”的进展。
这说明,国资委作为央企的主管部门,在督促央企退出房地产业方面效果不佳。至今,央企仍然在房地产领域占有很大的份额。
其一,16家央企的地产总额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净利润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其二,2009年乃至现在,央企囤积了很多土地,未来哪些央企可以拿地,哪些不被允许再竞拍土地,缺乏相应的政策。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丰厚,以及涉及到的央企人员复杂,相关利益的考量使得部分央企不但没有退市的动力,反而会更加激进。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6月至12月,上海、广州、长沙、深圳、天津等全国主要城市的地王都被央企收入囊中,这些地王共计耗资251.36亿元,占全国地王总金额的六成以上。去年下半年,保利、中海、中化方兴、招商四家央企在其拍地时共创造出10余块地王。此外,央企拿地平均溢价率也随着地王高企,接近国土部50%的上限。
随着北京、上海等城市土地的高企,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准入门槛也在提高。而不管是央企还是民企都不想在一线城市市场上失去机会,近两年甚至还在加强一线城市的投入。所以,北京、上海和深圳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最强的。在土地市场上,拥有低成本资金优势的央企,显然更具竞争力。
实际上,央企滞留房地产业的负面影响较大,首先是抬高了房价,助长了泡沫,增加了金融风险;其次是加剧了城市土地闲置,扰乱了市场秩序。更主要的是,进军房地产业违背了央企的经营目标,也与国务院近几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包括最新的“国五条”)相抵触。
当然,要使余下的16家央企真正退出房地产业,除了国资委的“退房令”之外,还应有政府决策层相应的政策出台,对央企投资房地产业的行为给予规范,通过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央企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真正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个人专栏·延伸阅读
>>>【邱林说两会】<<<
【邱林说两会】废除养老保险双轨制 方向是"大一统"
【邱林说两会】打破中国人消费顾虑应“还富于民”
【邱林说两会】价格控烟失效后,立法控烟是必由之路
【邱林说两会】外界因素对中国CPI的影响形成压力
【邱林说两会】中国不能再做“全球钢铁车间”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