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习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鲜明态度和决心,不仅让与会的非洲各国吃了定心丸,同时也让徘徊迷惘中的世界经济拨云见日,重振信心。
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掷地有声地指出,“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闭的孤岛没有前途!”他强调,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将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
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表态,与5个月前他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主旨演讲中所做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庄严宣示遥相呼应,都直接、有力地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鲜明态度和决心。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这不仅让与会的非洲各国吃了定心丸,同时也让徘徊迷惘中的世界经济拨云见日,重振信心。
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这本应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国应有的价值共识,也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和配置,助力世界经济繁荣的必然要求。但是作为常识、通识,一些国家却不能正确认识,一旦经济形势有变,就会出现意识、政策的倒退,要么在市场准入上蓄意提高门槛,要么在投融资方面设置不必要的限制,要么动辄祭出关税大棒。
历史自有其规律和逻辑。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融通是时代大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是处长之道,合则两利。
长期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一贯奉行“知行合一”,有诺必践。在坚持对外开放的问题上,中国同样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即便是现在面对“逆全球化”风向回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开放路上的“绊脚石”,中国也仍然会保持战略定力,勇毅笃行,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与非洲,一方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二者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将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与非洲各国责任共担,合作共赢,抓住中非发展战略对接的机遇,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利好,在传统优势领域深耕厚植,在新经济领域加快培育亮点,铺就中非合作更广阔的前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经济迷雾中,有人出于自利,忙于以邻为壑;有人则更加坚定开放信心,强调和谐共生。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在既有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实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八大行动”的倡议。我们坚信,真实亲诚理念必将成就中非合作美好未来;坚持对外开放也必将让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更加精彩,进而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以团结、智慧、勇气来解答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命题,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贸易勾线、产业施彩,擘画中非合作新画卷
旅游业搭建起促进中非合作“民相亲”的桥梁
中非合作 开辟海上丝路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