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决策层把脉经济形势 换挡考验发展升级

2013年07月31日 09: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我们仍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在近两年经济增长减速、人们议论纷纷的背景下,这些分析和部署非常重要,为我们正确判断形势、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政策背景:

    经济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符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7.5%左右的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也控制在年初预判的3.5%以内)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对于我国这辆经济列车来讲,未来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又有下行压力。【详细

    应对之道:

    树立底线思维

    树立底线思维,就是要把风险和困难想得充分一点。要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坚定发展信心,就是在正视风险的同时看到光明的前景。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巨大、潜力巨大。【详细

    保证政府债务可持续性

    从政府债务可持续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最起码要能够覆盖政府债务的利息支出。如果政府债务不具有可持续性,进而导致政府资产负债表恶化,政策就会变得不可置信。在政策不可置信的情况下,刺激经济政策不仅难以获得增长方面好处,反而可能使得经济陷入持续通缩或通胀之中;而紧缩政策不仅不能有效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反而可能将资产价格泡沫越吹越大直至破灭。【详细

    改革政绩考核标准

    现行经济体制下,大投资和大项目都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一般性项目,也需要地方政府审批。去年底湛江市长亲吻钢铁项目批文,就是这一增长模式的典型写照。按常理说,去跑项目的应该是企业,但在中国,地方政府往往在经济发展中越俎代庖。每一个地方政府就像一个公司,市长就像CEO。【详细

    根本途径:

    迫切需要加快改革 破除体制机制束缚

    当前形势的复杂之处在于,我国经济内部既蕴含着极大增长动力,例如城镇化的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内需释放,也是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蕴含着不少风险,例如地方债务、影子银行产品等暗藏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以及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产能过剩矛盾、生态环境破坏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尤其需要我们严密监测,科学把握和判断,对经济增速会不会下滑出合理区间不能掉以轻心。【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从短期看,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十分重要,没有一定的速度,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无从谈起。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还是深化新一轮改革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需要经济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内。

    从长期看,改革开放仍是未来中国最大的红利。这要求提高效率,实现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还需要进行收入分配的改革,促进低收入地区更高水平的增长,更多发展服务业。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潜力,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空间。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