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我们仍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在近两年经济增长减速、人们议论纷纷的背景下,这些分析和部署非常重要,为我们正确判断形势、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经济数据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至7.6%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已逼近“下限”前景堪忧,有人认为应当采取扩张性政策以重返高速增长轨道,也有人认为这是实现经济调整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种种观点的共同之处是都承认我国经济进入了“换挡”发展的新阶段,区别在于对这个“换挡”应当怎么看?
说到经济发展的“换挡”,与开车多少有些相似。司机之所以“换挡”,要么意味着爬坡,要么意味着过坎,总之是依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进行的相机抉择。经济增速的主动“换挡”,不仅体现我们对客观形势的正确判断,更是对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
一是看“换挡”的挡位。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7.6%的增长速度仍是最快的。即便是与我们自己的预期比较,也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目标,依然在合理区间。一些人对“慢下来”的最大忧虑是就业,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和估算,如果“失守”8%,就业就会出问题。但近两年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去年我国经济增速是7.8%,但全年新增就业1266万人,创9年来最高;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725万人,比去年同期又增加31万人。尽管速度慢了一些,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这既与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关,也与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发挥了就业“吸纳器”、“稳定器”作用有关。
二是看“换挡”的环境。综合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情况,除了就业形势平稳,物价涨幅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有小幅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同比增长11.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稳定,夏季粮油再获丰收,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机勃勃,节能减排继续推进,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4%,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结合这些指标再来看7.6%,应当说这是一个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增长速度,也符合经济“换挡”期“速度下台阶、水平上台阶”的客观要求。
三是看“换挡”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看,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淘汰落后产能,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当然,速度并非越慢越好,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会给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经营带来影响,进而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功能的实现。
四是看“换挡”后的趋势。2003年-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再到今年上半年增长7.6%,呈现逐级下降的态势。其中既有国际金融危机长期化的外来影响,也有我国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水平逐步降低的内在影响。当前形势的复杂之处在于,我国经济内部既蕴含着极大增长动力,例如城镇化的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内需释放,也是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蕴含着不少风险,例如地方债务、影子银行产品等暗藏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以及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产能过剩矛盾、生态环境破坏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尤其需要我们严密监测,科学把握和判断,对经济增速会不会下滑出合理区间不能掉以轻心。
面对“换挡”阶段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要转而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利民生、护生态的速度,这是一个新课题、新考验。我们就要牢牢把握重大调整机遇,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实现积极有为的“换挡”、创新求进的“换挡”,把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利用转型升级新机遇,成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