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领域的“中国梦”怎能靠苹果三星来实现

2013年06月20日 15: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前美国CIA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日前揭露美国NSA通过苹果、谷歌、微软、雅虎、Skype等9家公司服务器实施大规模“监听”,让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事实上,早3年前,“百度知道”就已发布统计数据:“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泄密案件已经占到各类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总数的90%以上”;也早有人在微博上发布:“苹果手机是泄露国家机密和个人信息的主渠道。”

    如果说在10前,我们的手机制造水平“技不如人”,至少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水平还处于“膜拜”时期,为了先进的GPS系统,为了给中国广大手机用户带来便利,我们无话可说。

    但到了今天,我们就不明白了。从2003年“神五”初次遨游太空到今年6月“神十”实现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成为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十年间,我国成功发射百余颗卫星、10人次航天员翱翔过太空,航天科技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还将完成约20次宇宙发射。

    在“上九天揽月”的同时,2012年6月24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今年6月18日,“蛟龙”号第54次下潜,并首次成功搭载一名科学家到达海底冷泉区实地观察作业。

    更令人激动的是,6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号”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美国加州计算机工程师比尔?贝德如此评价:“超级计算机是国家竞争力的象征,中国在不出3年的时间里两度研发出全球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显示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巨大进步。”德国《明镜》周刊惊叹:“世界上原先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与中国的天河二号比起来就跟算盘一样。”

    不仅如此,我国自主研制、被称为“中国版的GPS”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起就已进入组网高峰期,成功发射了6颗民用北斗导航卫星和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卫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独立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全面完成亚太区域导航系统建设。今年1月14日,国家交通运输部明确要求9个示范省市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在今年3月底前80%以上要安装上北斗车载终端,凡未按规定安装北斗导航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

    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我国成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核高基”专项中研制的“飞腾1000”国产中央处理器芯片取得重大突破;65纳米介质刻蚀机的研发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提交的TD-SCDMA和TD-LTE-Advanced技术提案先后成为国际3G、4G标准,从而使我国的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通讯领域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无不印证着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实力和水平。

    纵观在国际科技大格局中,我们已由全面的“跟随者”、“追赶者”向部分领域的“同行者”前进,并在重大科研领域成为“领跑者”,如北斗等通讯领域。为了助力我国国通讯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的民族自尊和共同的“中国梦”,我们为国家交通运输部的快速反应深感庆幸。然而,时至今日,直到有良知的美国人爱德华·斯诺登告诉我们,在中国生产(深圳富士康代工)的、在中国销售的苹果手机成为美国NSA“窃听”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工具”,甚至包括一大批政府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可能无意中已泄露了大量的国家机密。

    那么,在这里,我们想问的是,行业主管部门,难道你们不知道,苹果、三星占领中国80%以上的手机市场,对中国通讯领域行业发展意味着什么?对中国信息安全又意味着什么?还有三大运营商,难道你们不知道,把美国制造的GPS做为你们设置的招标标准门槛,已经把中国手机市场一鼓脑儿“奉献”给了美国和韩国了吗?也把你们的“衣食父母”的全部个人隐私“赤裸裸”地暴露在他们面前吗?“当别人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而且还能够预测出你接下来可能要做什么”的时候,怎么实现“中国梦”?在我国庞大的信息产业中,需要广泛地与国际开展技术合作、贸易合作,为中国增加更多的利益,但在与国际技术合作、贸易合作的同时,不能给某些人为了实现一已之利提供机会。

    为了民族自尊,为了信息安全,我们国家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技术研究领域中从来不遗余力,从“三弹一星”到“太空漫步”、“太空之吻”,从“嫦娥”奔月到“蛟龙”潜海,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再到“天河二号”荣登世界超算之巅,为的不仅是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为的不仅是实现“中国梦”,为的是能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能够安全地、骄傲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杨阳腾)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棱镜门”给网络信息安全敲响一记警钟

 

“棱镜门”,美国欠全球网民一个解释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