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郭夏:“魏家福之困”的根源和出路何在?

2013年05月14日 06: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远洋掌门人魏家福是个曾经把中国远洋做大做强的功臣。转眼之间,魏家福又成了伴随中国远洋连年巨亏的败将。在中国远洋的企业舞台上,成也魏家福败也魏家福。魏家福能否让中国远洋重整雄风就成了困扰中国远洋股东们的“魏家福之困”。魏家福表示企业已经采取了清理资产负债、严格内控管理等措施,但是,“魏家福之困”的根源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找到中国远洋扭亏为盈的出路。

    在宇观经济的海洋中,魏家福掌管的中国远洋不过是一叶扁舟。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造成的万亿级经济风暴袭来,中国远洋亏损百亿也不过是全球经济损失中的九牛一毛。从超宏观经济层面看来,魏家福认为中国远洋的巨额亏损并非管理层不努力,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中国远洋连年巨亏反映出来的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钢铁企业整体亏损,外汇储备不断缩水,房价上涨难以抵挡,出口贸易萎靡不振,工业产值增长乏力,这些经济战略问题都与中国经济缺乏全球经济战略主动权不无关系。

    正如外伤病人发烧,不是清创消炎,而是吃治疟疾药退烧。不能对症下药的结果就是海外经济疮面越烂越大,国内经济高烧不止。这就需要中远采取有效的对策。

    面对中国远洋的连年巨亏,魏家福表示愿意接受各种有利于企业扭亏为盈的意见和建议。中国远洋连年巨亏的根源主要是战略判断失误和外部运作不足。解决“魏家福之困”,需要中远高管们在企业战略智慧和企业经营外功上加强修炼。建议中国远洋加强全球物流经济和中国海外经济的战略研究,以提升企业决策的英明远见和发展应变的智慧张力。(郭夏)



    作者简介:郭夏,《解码经济》作者,新生经济学创始人,中央党校超越之路课题组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经济网财经评论员。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如何看待现阶段经济增长率的回落

 

中企投资海外正当时 培育软实力是关键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