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造成严重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至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中文名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准备为其确定一个中文名称。部分专家建议称其为“细颗粒物”、“粒径2.5微米及以下颗粒物”等名称,还有专家提出可以俗称其为“烟尘”或“细飘尘”。(2月28日新华网)
PM2.5叫什么,其实无所谓
说起来有点好笑,经过专家讨论,确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如此说来,若不经过专家的“翻译”,会不会有人以为“PM2.5”是可以砸破头的陨石雨?如此咬文嚼字,究竟是为了纠正目前对“PM2.5”的各种混乱叫法,还是为了平息“PM2.5”引起的人心惶惶?【详细】
大气都那么不干净了,单纯追求汉语的纯洁性,不过是风花雪月,就像研究“回”字有几种写法一样,显得很不着调。作为学术机构,不研究PM2.5的防治方法,不为公众的健康考虑向政府建言和施压,却玩一些花哨的文字游戏,就没有承担起学术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公共治理的跑偏。【详细】
治理比取名更重要
这好像时下有个孩子曾犯了错误,家长不去从教育方式上去反思,却给孩子改名,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哪里知道,名字虽然改了,如果还是疏于管教,孩子骨子里那种霸道依旧,犯事其实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在PM2.5这个名称已经得到公众一定认同、高度关注的今天,不说取个中文命名没有必要,反正没有那么紧迫。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想出治理的办法,降低其危害,加强监测,让数据更精准,加大信息发布,及时预警,这些才是实质性的问题。【详细】
呼吸到新鲜空气本来是权利,却成了一种奢望,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诘问效果,这足以说明当前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了全社会的集体痛感,加快治理步伐,正当其时!【详细】
雾霾未走沙尘又来,请用行动替代聒噪
2月28日,京外沙尘区的浮尘随着西风抵达北京,中午前后随着风力加大,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北京全境由雾霾污染转变为沙尘污染,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
笔者认为,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我们不要再为这些名字的确定白费脑力了,不要再为有无必要治理的讨论白费智力了。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实际的行动,是如何防范的行动,是如何铲除的行动,是如何对那些污染制造者进行坚决制裁的行动。【详细】
在肆虐的雾霾天气面前,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单纯的批评者,因为无人能置身事外。除了批评、监督,每个人都应拿出实际行动,做出积极努力,做消除雾霾天气的行动者和推动者。【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真让人着急!一天之内,雾霾未走、沙尘又来,若不是八级大风,帝都人民今日只能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安慰自己,而专家们还在讨论给PM2.5取个什么中文名字。名字再雅致,空气污染得不到治理,又有何用?当务之急,治理雾霾更关键。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