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记者19日从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了解到,茅台和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被罚4.49亿元,所罚金额是上年度两家酒企销售额的1%。茅台集团此前曾发布声明称,根据国家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和贵州省物价局的检查情况,公司决定取消以前违反《反垄断法》的“限价令”。(2月19日《中国广播网》)
终于为垄断行为交了“学费”
市场经济即是法制经济。《反垄断法》的出台和实施,目的就在于通过法律手段,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如果说国家发改委首次拿境外6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开刀尚未引起重视的话,那么这次茅台五粮液两家酒企受罚,在国内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境内外经营者,则不能再掉以轻心了。【详细】
白酒“高富帅”何敢垄断价格?
这个问题指向两个层面:一是高端白酒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二是《反垄断法》出台虽5年过去,但“缺钙”已是不争的事实。果沿着“白酒‘高富帅’何敢垄断价格”的问题继续追问下去,也许还会带来另一重思考:茅台与五粮液虽涉垄断,但其市场地位毕竟处于完全竞争的格局中,那些比之更岿然、更稳固、官方色差更浓的资源能源及民生国企,它们是不折不扣的“老虎”,反垄断会对它们继续网开一面吗? 【详细】
重罚名酒企不仅是警醒
茅台和五粮液因为“市场垄断”被巨额处罚,茅台和五粮液方面有必要真正反思市场营销理念。然而,那些个喜欢用公款喝茅台的官员们呢?这张4.49亿元罚单恐怕不仅仅“警醒”的是依靠“公款”发大财的“茅台”。遏止公款吃喝不仅势在必行,也必须持续给力,这是4.49亿元巨额罚单带给我们的启示。【详细】
发改委开出的第二张反垄断罚单有用吗
这些问题并非仅靠一部《反垄断法》就能够轻易地解决。为了打破垄断,激发民间资本的创富活力,决策层和监管层先后推动出台了包括“非公经济36条”、“新36条”等多份文件,但这些文件的实施效果仍然不太尽如人意。为何造成这种结果,下一步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也需要我们去尽快找到相应的答案。【详细】
处罚茅台五粮液更像罚酒三杯
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罚款。现在看来,发改委虽然开出了罚单,但处罚额度不仅取的是销售额的下限,而且更忽略了非法所得的大头。这算不算严格执法?如此罚酒三杯式的罚款又怎能起到有效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的作用?【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不疼不痒的“反垄断”无助于当下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态度和行动是两码事儿时,“围观”的人也就不会相信“棒子”会真的打在垄断企业的身上。有法律亦有规则,但不去执行的原因变成了经济潜规则,垄断企业的张狂和普通纳税人的任人宰割境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国富民弱的改变亦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