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请环保局长游泳 治理环境污染不应“搪塞推责”

2013年02月19日 18:25   来源:四川在线   彭洪军

  据《中国广播网》2月18日报道,两天前,一位叫金曾敏的杭州企业负责人在自己的微博里说:自己愿意出20万元请浙江瑞安的环保局长在河里“游泳”20分钟。原因是今年春节,他回老家瑞安,发现家门口原本山清水秀的一条河道,如今污染严重。金曾敏感慨之余就说:如果环保局局长敢在河里游泳20分钟他就拿出20万。对此,瑞安市环保局局长作出回应称:这个职责不在我们这里,我们肯定要关注。我们会提醒水利部门,类似于这样的,我们要举一反三,不要等事情都出来后,再去做。

  我国传统的工业套路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种以对环境的“不计损失”的破坏,以掠夺环境资源而毫无规矩的随意排放污染源,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和GDP上升,使得环境治理“难上加难”。针对这种环境困局,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业格局,但这种公共政策的提倡只对于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环境治理甚有疗效。面对全国如“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是成本的高高的叠加,利益空间的迅速压缩,自掘坟墓的死法。

  而政府所要的做的工作是增加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培育中下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而不是“放任不管”,推诿责任的一腔官话的搪塞敷责。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要求我们改善人民居住环境,谏群众之所言,纳群众之所策。既然群众反映出了环境问题,就该足以引起我们重视,而不是漠不关心,一笑置之,互相推诿。这样只能徒增与群众的矛盾,造成群众的不理解和不信服。

  环境治理确实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事,如果各个部门“各搞各的”、各唱各的戏,那么环境治理将会是“毫无实效”。而政府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一盘棋”思想,才能整合环境治理资源,拿出措施治疗环境问题。治理环境问题还需要有“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及时把目光放在群众的“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矛盾利益诉求,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环境问题顽疾。而不是政府部门坐在办公室里,坐等问题发生才“措施不及”了,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对环境治理是“于事无补”的。

  环境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靠推诿责任,搪塞敷衍根本理顺不了环境病因,解决了环境问题的病灶。而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力量整合,转变工作作风,拿出实效,才能走出环境问题难愈的困境,建设好生态人居环境良好的“美丽中国”。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