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所的“专业光环”可能是花钱买来的?媒体近日曝光,众多口腔诊所医生履历中经常出现的“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身份,竟然无需任何专业资质,只要缴费300元便可成为普通会员,再缴300元即可升级为专科会员。
在许多人的印象之中,“某某行业学会”意味着相当的专业性,打着“中华”或“国字头”的机构更意味着某种权威性。事实上,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官方网站介绍,该学会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唯一国家一级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也就是说,其并非一个山寨团体,而是实打实的专业组织。按其章程,申请成为会员确实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是在执行层面拉胯,成了毫无门槛、人人可进。买来的“身份认证”,可能对患者产生直接误导,掏冤枉钱选到“三脚猫”,这不仅会污染专业队伍,也是对行业信誉的巨大伤害。
就媒体曝光,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已发布说明,确认了“未进行有效审核”真实存在,同时责令该协会对已注册会员入会资格进行严格复审,并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进行整改。专业学会的“硬约束”何以形同虚设,是否存在其他问题,确实需要更进一步的排查。同时,那些不符合入会资质,甚至毫无执业资格却敢开门接诊的牙医们,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受到怎样的处罚,也当有个清晰的答案。有数据显示,仅2019年到2022年间,我国口腔治疗机构就增长了60%;截至2024年1月,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在册的口腔医疗机构已达12.6万家。扩张如此迅速,数量如此众多,更需要规范化管起来,不妨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推动一场从上游各类资质到下游诊疗收费的大检查。
当前,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在各领域普遍存在,这些组织出于专业属性和公益目的,往往在行业交流与合作、专业能力认证、政策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媒体曝光了许多山寨社团敛财的骗局,人们对山寨社团已经有了一定的警惕性,但对于正规协会、学会,仍然存在着较强信任。因此有必要追问,其他专业学会是否还有把关稀松、给钱就进的问题?能否都到阳光下晒一晒。
“背书”有风险,入会需谨慎。“专业”二字意味着责任,严格彻查交钱入会、兜售身份等违规牟利操作,专业学会才能经得起审视、不辜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