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传闻称,我国有关部门拟下发通知,同意各省可成立地区性的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处置当地金融机构产生的不良贷款。如果传闻属实,那将有利于做大不良贷款处置市场,对金融风险未雨绸缪。
1999年,为解决国有四大行不良贷款问题,我国相继设立了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时隔多年后,政府推动发展地区性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置当地不良贷款。短期看,这是政府对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可能激增产生金融风险的忧虑和未雨绸缪;长期看,这是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市场环境建设。
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绩效不佳等因素影响,贷款信用风险持续上升。自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不良贷款率依然保持在0.95%的较低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范围内,冰岛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为38.8%,卢森堡最低,为0.3%。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依然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不过这种超低水平的不良贷款率是否具有长期性存在疑问。由于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具有一定滞后性,因而自2009年以来大量信贷投放的风险将在近年得到释放,而且,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确认也存在一定水分。温州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因中小企业经营困境而大幅上升,说明至少在部分区域层面存在着金融不稳定因素。根据IMF统计,1980年以来发生的严重金融问题中,有一半左右是由不良贷款引起的,是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隐患。去年年末,我国央行就表示,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而,加快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扩大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参与方,有利于化解相关金融风险,这是政府部门应对潜在金融风险的未雨绸缪之举。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了处置四大行不良贷款政策任务之后,我国不良贷款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当前,我国银行的大部分不良资产还是通过内部消化。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很低,但是去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到4788亿元,这也是一个很庞大的规模。如何盘活这部分资产,使银行能更好地实现内部资源和资产结构优化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未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后,银行将信贷业务中心逐步转向风险、收益更高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由此形成的不良贷款处置问题也可能更加紧迫。通过设立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进一步活跃我国不良贷款市场,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有利于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满足银行更加高效地处理不良信贷资产的需求,促进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而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将逐步降低银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机制,资产管理公司对于处置问题金融机构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总之,从长期看,顺应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有必要强化不良贷款处置机构的建设。
虽然该政策意在打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于不良贷款处置市场的垄断,但不良贷款处置作为收益较好的金融业务,有可能继续被地方政策把持或者保护起来,从而形成更加分割的地方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有可能通过本地资产管理公司的配合,帮其减轻,甚至逃脱地方政府平台贷的部分信贷债务。
未来,我国不良贷款处置将向更加市场化操作的方向迈进,需要加快相关制度、市场、中介机构的建设。由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只是处置不良贷款的众多措施之一,还应该不断引入外资机构、证券、信托等成熟的市场投资者。同时,也应该加大信托、证券化等更加市场化的不良贷款处置手段,这样才能提高不良贷款处置市场的运行效率。(袁吉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
相关评论:资产证券化是新生事物 作用何在?
不能片面看待制造业成为不良贷款“主角”
为什么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迅速攀升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