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俐:阻止垃圾邮件泛滥应从网络立法着手

2012年12月31日 06: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垃圾邮件堵塞了你的邮箱,你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中去寻找学习、工作中的重要邮件。有限的空间被漫天飞舞的垃圾邮件挤爆,使得一些重要邮件遗失,甚至无法接收……当信息化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时,垃圾邮件已然成了“全民公敌”。

    电子邮件是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应用之一,现在已成为网络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但是,垃圾邮件的屡禁不止却着实在烦恼着互联网上的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近来的调查显示,93%的被调查者都对他们经常接收到的大量垃圾邮件非常不满。日益增加的垃圾邮件每年给全球造成94亿美元的损失,在一个公司内,垃圾邮件给每个用户造成的损失就可能会达到600到1000美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利用垃圾邮件来从事网络犯罪的手段也日益推陈出新。一些垃圾邮件会伪装成银行系统、社交网络以及其他各种正规机构的官方通知邮件。披着隐形外衣的垃圾邮件使得个人以及企业用户频频中招,这无疑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行政监管难、法律体系不完备等硬伤也日益明显。

    事实上,垃圾邮件是全人类的“公敌”,很多国家相继颁布了针对制造、传播网络垃圾邮件的法律法规。在日本,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和垃圾邮件被视为犯罪行为,被定罪者将面临最高3年监禁,或者50万日元(约合4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在越南,广告和服务供应商只有在取得用户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发送电子邮件和文本信息。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这种规范的立法是垃圾邮件的“紧箍咒”,高额的处罚也让他们无法再铤而走险。但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至今迟迟未能出台。

    互联网普及以来,越来越多的包含着无用和危险信息的垃圾邮件困扰着用户,不管你用的是什么邮箱,不管你的邮箱服务商如何拍着胸口对你说采用了什么样的过滤筛选机制,仍然不能阻止垃圾邮件的泛滥。同时,其隐匿的身形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垃圾邮件问题俨然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毒瘤,更是阻碍中国邮件营销行业健康发展的桎梏,通过网络立法来“扫除”垃圾邮件、净化上网环境,已是迫在眉睫。(王心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网络并非言论理想国 实名制让"谣言"止于监管

 

移动互联存隐忧 如何提升手机上网"幸福指数"?

 

无规矩难成方圆 网络安全须法律守护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