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传郎酒董事长被调查 迂回战术郎酒遇"狼"?

2012年12月27日 09: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12月26日,有媒体报道称,四川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因卷入成都当地一起案件,已被有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这是本月内汪俊林第二次被传遭调查。对此,昨日郎酒集团一位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未做正面回应,仅表示目前尚未得到相关消息,“传言归传言,目前公司的一切工作都在正常开展。”(12月27日 新华网)

    眼下,有关汪俊林被有关方面调查的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郎酒集团公开予以否认,并给出了一些理由。但是,伴随着汪俊林被调查的消息升级,郎酒商标被汪俊林无偿占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也将再一次浮出水面,并成为公众议论和质疑的焦点。

    汪俊林有没有触犯法律,自然由有关方面调查和处理。但是,围绕郎酒商标引发的问题,可能比汪俊林有没有触犯法律更加重要。因为,从改制时古蔺县有关方面保留商标到后来迂回转移到汪俊林名下,期间到底有没有见不了光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迂回转移,需要有关方面作更加深入的调查。

    现在看来,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改革不彻底、改制不规范留下的“后遗症”,都将让有关方面、有关人员付出惨重的代价。郎酒商标从改制到今天出现的价值飞跃,都会让“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话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成为对有关方面智慧和水平的一次考验与考核。

    而事实上,在郎酒集团的改制问题上,不规范的何止是商标问题,在企业转让款的支付上,也明显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因为,按照汪俊林去年11月份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当初郎酒集团在改制时,净资产高达6亿元,仅汪俊林个人就需要一次性缴纳4.9亿元的转让资金。但是,古蔺县有关方面竟然同意汪俊林用接手后赚到的钱进行分期支付,等于是用企业的钱买企业,这显然又是一种迂回的操作方式,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不仅是挪用企业资金的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是变相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需要追究有关方面的责任。

    从商标被迂回侵占到企业转让款被迂回分期支付,郎酒集团在改制过程中到底还有多少不规范、不合法的地方,值得好好深究。

    在遇到困难时,用改制的方式解决国有企业的矛盾和问题,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具生命力的办法和措施。实践证明,凡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制的企业,绝大多数都获得了新生,焕发了青春。

    前提是,改制必须规范,改革必须彻底。否则,就会留下“后遗症”,并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对四川郎酒集团来说,由于陷入巨额亏损,当地政府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改制,由曾经盘活了泸州制药厂、四川长江机械集团等国有企业的汪俊林接盘,本身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汪俊林依靠自己的经营才干,在短短的10年时间内,就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做成了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今年的销售收入更有望突破120亿元。

    但是,郎酒集团的改制,也留下了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商标的处理。因为,不知什么原因,当初在改制时,郎酒的注册商标并没有改制到汪俊林的名下,而是由泸州市古蔺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也就是说,汪俊林入主郎酒集团后,虽然获得了企业的全部有形资产,却未能获得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商标所有权。

    这就带来了两个疑问,第一,在汪俊林入主郎酒集团的近10年时间里,有没有向古蔺县国有资产经营部门支付商标使用权费。如果没有支付,是否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在2010年汪俊林控股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并将郎酒商标“自然”转到自己名下,是否符合国有资产转让的相关规定,有没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也许有人会说,商标有没有价值,关键看企业经营得如何。企业经营得好,商标的价值高。反之,商标可能一钱不值。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当初泸州市政府对郎酒集团进行改制时,将商标一并通过评估受让给汪俊林,哪怕受让价格只有1元钱,也不会留下“后遗症”。问题是,为什么企业改制时不对商标一并处理,而要通过迂回战术,将升值以后的商标暗箱操作到汪俊林的名下,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即便如此,郎酒的商标也没有与郎酒集团有机统一。因为,尽管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经由汪俊林实际控制,但仍分属于两个公司。尤其在久盛投资公司还有20%多国有股权的情况下,如果郎酒集团想要获得郎酒商标的所有权,就必须进行公开交易。而在郎酒品牌已经做大做强的情况下,郎酒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也一定不菲,有关媒体更是“评”出了百亿价值,由此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风波将更大,引起的社会反响也将更加激烈。(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修改商标法应侧重保护公共安全

中国商标法制30年发展历程,有什么启示?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